智能座舱深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4-19
来源: 电子工程世界

【核心观点】


(乘用车智能座舱发展,必将成为商用车的前车之鉴)


1、阶段焦点:在完全的自动驾驶(L4+)普及前,人机交互的中心是智能座舱。智能座舱涉及的车规功能安全等级比智能驾驶所涉及的驾驶域和底盘域低,客户体验效果明显且更易被司乘人员感知,因此主机厂将更多的投资和研发能力投入到智能座舱领域。


2、供需驱动:主机厂趋向于先做好座舱硬件预埋,后续通过 OTA 升级软件逐步发挥硬件性能,将能够通过付费订阅等方式实现后市场的直接或间接收益。经过智能手机对生活习惯的培育,司乘人员对于在座舱内体验更多导航、地图、娱乐等功能的需求提升。


3、市场规模:2026 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规模将达人民币 2127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 HUD、域控制器等将是主要增长驱动部件。其中,单车价值从 22 年 8100元上升到26 年 9650 元,同期智能座舱渗透率从 59% 上升至 82%。


4、座舱域控制器:是智能座舱的直接载体,以集中化的形式支撑座舱功能的丰富性与强交互性,当前处于域内集中阶段,后续有望与智能驾驶域结合实现更多服务。目前,座舱域控制器单车价值1500 元左右,渗透率相对较低,预计2022-2026 年 CAGR 达到 82%。


5、座舱芯片:决定了座舱域控制器的数据承载能力、数据处理速度以及图像渲染能力,从而决定了整个座舱空间的智能体验。2021年智能座舱对座舱芯片的算力需求在 25kDMIPS,并将在 2024 年上升至 89kDMIPS,算力需求增长3 倍以上。


6、座舱 OS:主要为车载信息娱乐服务、车内人机交互提供控制平台,是实现座舱智能化与多源信息融合的运行环境,有助于车企生态建立以及软件的持续迭代。当前大部分车企座舱OS均 在 QNX、Linux 和 Android 的 基础上定制开发更丰富的上层应用软件。

7、OTA升级:是否具有OTA功能是“智能座舱”的重要衡量标准,并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标志性功能。截至2022年7月主要车企OTA升级中,座舱类OTA占比达到 50.7%,ADAS 驾驶辅助类约占22.1%。预计到2026 年,中国市场新车销售 OTA 装机量占比将超过 9 成。


8、付费订阅:从消费习惯来说,传统燃油车不涉及软件收费问题,因此车主订阅付费的习惯仍然需要培养;从主机厂营收角度,在电动车硬件简化和趋同的趋势下,开辟软件订阅付费将是主机厂形成商业模式闭环提升营收的主要增长点。




报告订购咨询


电话:18676695257

邮件:service@yilanzhong.com


文章来源于: 电子工程世界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