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消息,昨天早上飞书 CEO 谢欣发布全员信,宣布适当精简规模,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
全员信显示,在业务取得一定突破的同时,团队也发现了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团队规模比较大,但组织不够精干,大家也感受到效率在变低,力量不够聚焦,这不利于业务的长期发展。
谢欣表示,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和非常慎重的抉择,团队决定做一些调整,适当精简团队规模。非常遗憾有部分同学会因此不得不离开。同时,团队也会为受到影响的同学提供补偿方案或转岗机会的支持,帮助其平稳过渡。
谢欣认为本次调整不仅是团队规模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回到初创公司的Day 1状态——方向更聚焦、组织更高效,团队也要更有战斗力。更精益的组织会增强业务可持续性,从而加强对客户的长期保障。只有持续的、高质量的投入,才能做好To B业务,并服务好更广大的客户。
据记者了解,此次调整人员超千人,意在解决谢欣所谓“低效”问题。此前外界便对飞书团队庞大规模提出质疑,彼时谢欣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辟谣称,8000人或10000人的数字“我也很吃惊”,“我们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
但同时谢欣也表示,飞书团队人数好几千是真的。在这件事情上,飞书在中国是投入最大,也是最有决心、最有耐心的,因为飞书看得到SaaS行业的潜力。一方面,谢欣称,ToB行业天花板还在向上升,其次,这件事需要耐心。庞大的团队规模并未直接带来对等的收入,相对而言,谢欣更强调ARR(年度订阅收入)。
此前,飞书披露了2022年ARR超1亿美元、2023年超2亿美元的规模,并表示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谈 DAU 太多,谈 ARR太少,其实DAU 越多,成本越高。但2亿美元的ARR除以飞书的总人数,得出的ROI(投入产出比)却不够理想。
谢欣表示,集团内部抖音是收入最高的业务,但不同类型业务需要依据不同特点来考量,飞书需要长期、大力、持续的投入,行业天花板很高,虽然ROI不高,但反过来,也能看出来集团对这件事的投入与耐心不同。如今飞书团队开始缩减背后,整个SaaS与企业办公领域也逐渐强调净利润。
今年1月,企业微信副总裁李致峰在合作伙伴内部交流会上透露,企业微信有信心今年在三大家(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中率先实现盈利。李致峰表示,总靠输血不是个事儿,所以企业微信会率先(盈利)转正,自己活下来才能更好地帮助生态伙伴们。
另外,钉钉总裁叶军在2023年表示,大模型时代,中国SaaS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启,钉钉计划在三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目前,钉钉、企微、飞书背后的阿里、腾讯、相继披露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接入自有生态业务是这些厂商的首选落地。
国外,协同办公平台也启动与大模型的融合动作,如Microsoft 365 Copilot产品将大模型技术与Office套件、Outlook、Teams等产品结合;Salesforce 将ChatGPT引入办公即时通讯应用 Slack,并推出CRM生成式AI Einstein GPT。
当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味追求规模效应的流量打法失效,大模型浪潮下,通过产品本身吸引付费用户数量的增长,通过降本增效确保财务数据的健康,将成为协同办公领域下一轮竞赛的新逻辑。
飞书是于 2016 年自研的新一代一站式协作平台,集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云文档、云盘、工作台等功能于一体。2020 年来协同办公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飞书人员规模从 2021 年的超 2000 人,增长至最高 6000 人左右。据了解,此前飞书已经在逐步收缩人员规模,如今飞书人数在 5000 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