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新车 从成都车展看智能驾驶3大趋势

2023-08-28  

一年一度的成都车展又开幕了,或许是今年车市振荡、内卷激烈,大家的新品节奏更加分散,毕竟需要频繁刷脸以维持热度,所以本次车展并没有见到集中式的新品发布。


但129个品牌、近1600辆车齐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车展依旧是中西部地区规格最大的年度汽车盛会。关于本次车展,之前皆电六哥已经为大家找出了值得关注的亮点车型《宋L/豹5/名爵 Cyberster ( 参数 | 询价 ) /宝马iX1齐亮相 一文带你看遍成都车展重磅新车》(点击阅读)。



今天我们再挖挖成都车展的另一面——智能驾驶。


这届成都车展,我们看到了搭载智己IM AD高阶辅助驾驶的智己LS6,新车提供单颗激光雷达选装,定位中型SUV,预估售价20~28万,将在下半年正式上市。按照计划,智己高速NOA将在年内覆盖333座城市,城市NOA将在10月开启公测,其中智己的无高精地图的NOA方案也将于9月开启公测。



华为加持的新款AITO问界M7也迎来首发亮相,新车搭载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新增双目ADAS摄像头、激光雷达(选装)等高规格环境传感器,中央超算计算单元更换为华为自研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称其NCA智驾领航可覆盖城区90%场景,包括无图区域。新车大概率将在9月正式上市。



同时,华为系的阿维塔11鸿蒙版也在成都车展亮相,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30~39万元。阿维塔11同样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2.0,包括3颗激光雷达在内的34颗智驾传感器以及业界首创激光融合GOD网络,华为的ADS 2.0计划在四季度将实现45城无图运行。



除此之外,魏牌的摩卡DHT-PHEV也迎来激光雷达版,魏牌在智能DHT后再发重磅技术——城市NOH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作为首款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将主打“重感知,轻地图” 技术路线,即避免过度依赖高精地图,按魏牌目前规划,年底之前魏牌城市NOH将覆盖10座城市,明年将计划覆盖超100座城市。



除了几位新面孔,小鹏、理想、蔚来等热门的高阶辅助驾驶车型也悉数到场。


若你细心观察,无论是新品还是熟面孔,近两年的智能驾驶产品,都迎合了两个显著的技术趋势【城市领航】与【去高精地图】。


趋势之一:城市领航


先说最近大热的城市领航,通常是指在城市道路实现点对点的领航辅助。针对这项技术,各家目前量产的名称略有不同:小鹏叫NGP(城区),华为叫NCA(城区),蔚来叫NOP(城区),理想叫NOA(城区),其实都是指同一类东西。



与之相对的是前几年的高速领航,二者区别是:一个是针对路况相对清晰的高速公路,一个是针对路况无比复杂的城市道路。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各家的高速领航辅助已经逐渐成熟,战火自然而然就烧到了城市领航。


毋庸置疑,城市场景是智能驾驶面临的最为复杂的场景,在中国近1000万公里的城市道路上,有近40万个城市路口,除了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还有道路的不规范、红绿灯各异、交通参与者混杂,频繁的改道施工等等,智能驾驶最害怕的Corner Case几乎无处不在。



曾有行业人士分析,从算法的角度来看,城市领航相较于高速领航,至少需要增加4倍的感知模型数量、6倍的代码量,以及88倍的规划控制代码量。难度提高了甚至不只一个量级。可以说,谁率先攻克城市场景,才能占领下一阶段的智能驾驶的山头。


在城市领航领域,小鹏与华为(AITO问界、极狐、阿维塔)暂时领先,理想、蔚来以及其它大厂紧随其后。其中,小鹏率先于2022 年9月17日在广州地区开始向部分P5用户推送城市NGP,成为国内首个让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在城市场景中量产落地的汽车品牌;华为不甘落后,9月23日,搭载华为智驾功能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在深圳首发NCA,12月继续面向上海地区推出城区NCA,成为国内首款落地双城的城市领航系统。



目前,关于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各家车企和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正在白热化竞争,接下来一两年,我们应该都能看到行业的快速进步。


趋势之二:去高精地图


当智能驾驶步入城区,新的问题便产生了——高精地图是否还值得依赖?此前的高速领航,因为高速路况相对稳定、不会频繁变更,交通参与者也更加单一而可控,因此高精地图能够持续发挥稳定作用。


但是城市道路的路宽变化多端,且处处是细节。这要求车辆不仅要具备远距离感知能力,对于近处的人、车、物体也需要充分识别并反应,各种类型的遮挡物、千奇百怪的交通参与者、种类繁多的红绿灯样式、绝不重样施工场景和道路障碍物…远远超出了高精地图能够应对的范围。


本来,高精地图的核心就是绘制精度,通过对道路元素的涵盖来提供决策方案,而随着基建与道路的变化,要维持地图“鲜度”的成本几乎无法衡量。由于覆盖不足、更新缓慢、成本高昂等问题,高精地图进入城区后,突然就被废了武功。



到这里,高精地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还是一个成本难题,更是一个政策问题——2022年,国家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在政策端更让高精测绘的使用蒙上了一层阴影。


因此,【重感知、轻地图】就成了当下智能驾驶的技术主旋律。


如今,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BEV技术成为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即以标精地图作为引导信息,通过感知系统实时检测道路标线和可通行区域,使用自回归编解码网络,建立类高精度地图的矢量环境表达,将BEV特征解码为结构化的拓扑点序列,实现车道拓扑预测,从而实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辅助驾驶功能。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呼吁:未来发展应该减少依赖高精地图,有高精地图会更好,如果没有我们也要做好;而小鹏CEO何小鹏也表示:对自动驾驶而言,高精地图一定是过渡,云端的结合也只是一个辅助;同时,理想CEO李想也在公司内部信中提出:力争2023年底,推出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


强化感知硬件与算法博弈,减弱高清地图权重,总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应该会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去高精地图】的关键词。


趋势之三:降本降价


其实除了技术上的趋势,还有一个趋势可能容易被忽略——降本降价。


最初,高精地图、激光雷达和芯片算力是高阶辅助驾驶的必备三要素,但是随着今年的价格战一轮又一轮,大家都扛不住了。关于高精地图,前面已经有解释,未来车企应该都将会选择图商的轻量版地图,放弃精度而追求鲜度;芯片方面,随着供应链趋于稳定,成本也将会继续下降。


现在的成本大头就是激光雷达。自2022年激光雷达开始大规模上车,一直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激光雷达年交付量将达300万台。蔚来、理想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成为激光雷达量产主力,蔚来NT2.0平台新车为全系标配图达通猎鹰系列激光雷达,理想从L9标配到L8、L7等部分标配禾赛AT128激光雷达,小鹏则是从P5的Livox切换到G9的速腾聚创RS-LiDAR-M1激光雷达(部分标配),激光雷达主要作为顶配、高配车型的配置。


但在汽车降价浪潮下,部分车企设置了智能驾驶系统降本50%的目标,作为传感器中价格最高的激光雷达首当其冲,包括禾赛、速腾、图达通在内的主要激光雷达供应商,也都在努力配合扩大规模、降低边际成本。


车企这边,我们已经看到部分新车已经通过SKU降低智能用车的门槛,包括增加辅助驾驶功能的标配、减少激光雷达数量、降低智能驾驶功能订阅费用等方案,目的就是以更低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体验到智能驾驶。


其实我们看看特斯拉与比亚迪,之所以能强势把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价格压下来,也是因为它们没有昂贵的智能驾驶感知硬件。技术再先进但是购入/使用门槛高,也不利于技术的普及与后续发展。因此,怎么降本降价,又继续保持竞争力,也是接下来这些智能汽车需要考虑的因素。


既然说到特斯拉和比亚迪,不如看看它们的算盘。


特斯拉CEO马斯克今年6月来访中国,据说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敲开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e,特斯拉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进入中国的大门;8月,又有消息称特斯拉正计划在中国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以推动自动驾驶辅助FSD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此外,特斯拉还计划在中国成立一支数据标注团队,规模约上百人,用以服务训练FSD的算法。


虽然还未确认,单种种迹象都表明,特斯拉FSD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或许这也是国内厂商近期加速推进城市领航的原因之一:抓住特斯拉FSD落地的窗口期,率先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而比亚迪这边,面对智能驾驶的态度则非常微妙。


在比亚迪2022年财报交流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达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异议:“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是被资本裹挟,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但实际上,比亚迪一直在自动驾驶研发上进行投入,包括与英伟达合作,搭载NVIDIA Drive Orin高性能车规芯片、投资芯片公司地平线、与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协议、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合作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百度达成合作量产的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和人机共驾地图等。最近一年,比亚迪还一直在招聘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


只不过,这些布局暂时还未见成效。目前,我们只在腾势、仰望这些中高端品牌中才能看到比亚迪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最新发布的腾势N7搭载了比亚迪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但按照规划,比亚迪今年底才能实现对高速公路智能驾驶的支持,2024年才能开通城区道路的辅助驾驶。


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智能驾驶


2023年已经过半,智能驾驶还在不断进化,从之前“硬件堆料竞赛”,到现在的“城市领航、拼算法、去高精地图、降低成本”,对车企来说,这些无疑是接下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智能驾驶。


毕竟智能驾驶体验存在天然的门槛,它不像空间、动力那般,通过简单的试驾就能明了地传达给消费者,即使真正的消费者中,对智能驾驶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取决于路况和使用方法),而要一个用户在未了解的情况,多花几万元购买带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始终存在一个心理障碍。


让更多人先进来,再修正改善体验,是科技的普惠让科技更有意义。


文章来源于:电子工程世界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