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严控中国产品进口,苹果躺枪

2020-11-26  

iPhone 12躺枪,苹果高管“急了”

据路透社引述业内人士消息,印度目前严格控制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质量验证,批准速度拖慢,导致上个月苹果新款iPhone的进口放缓,包括小米等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也都受到影响。

据报道,自今年8月起,负责管控产品质量的印度标准局 (BIS)开始推迟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批准。过去只需约15天即可通过申请,如今有些则要超过两个月或更久。

消息人士表示,虽然苹果在印度有组装业务,但是最新型的 iPhone 12 系列仍由中国进口,苹果多数产品的组装生产也在中国。为此,苹果印度公司高层呼吁BIS需要加快审批速度,并保证苹果将继续扩大在印度的组装业务。 目前尚不清楚iPhone 12的审批程序被推迟了多长时间。
据BIS的网站数据,截至周三,有1080份提交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其他设备的申请正在等待中,其中669份申请的等待时间超过20天。此外,其中部分申请自9月以来就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数据显示,这些包括纬创、仁宝在中国内地的工厂生产的设备以及杭州海康威视的设备申请。小米和 Oppo 等公司的智能手表产品也受到BIS批准延迟的影响。

今年7月,印度贸易部还要求进口商获得特殊许可证,限制电视机的进口。知情人士指出,此举将伤害小米和三星电子等公司的利益。据悉,小米未能获得进口约3万台电视机的特殊许可证,而三星也面临类似的进口障碍。

“自力更生”or“画地为牢”?

事实上,BIS的做法,刚好与当地“自力更生”运动理念相悖。

今年5月,印度宣布开展“印度自力更生”运动,希望效仿东南亚,通过人口红利,将大量的工人农牧业转移到工厂车间,以提升本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中获取更大的比例。为此,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吸引外资在印度的投资的激励措施,希望促近本土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减少中国商品进口,同时增大印度出口量。

需要注意是的是,当BIS推迟并放慢来自中国的相关智能产品的批准,打击到这些企业的同时,印度电子与资讯科技部仍在鼓励这些公司到当地投资设厂或扩大产能,早日实现“自力更生”计划,并缩小中印两国的贸易逆差。

截至发稿,包括苹果、小米、纬创、仁宝均未公开置评。海康威视拒绝置评。

贸易保护主义即正义?

事实上,印度近年来在贸易、投资、市场准入等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兑现“要促进和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进口产品竞争冲击”的承诺不谋而合。在今年,在疫情暴发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重塑下,似乎为莫迪的为推动本国制造发展计划——“自力更生”迎来空前机遇,早日缩小与中国贸易逆差有望。

不过,这一计划的推进是否能为印度经济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还有待观察。

据了解,在2014年,莫迪上任后推动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中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5%提至25%。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这一计划推行期间(2014年至2018年),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5.1%下滑至14.8%。

国际电子商情了解到,在截至2019年3月的财年中,中印双边贸易额为880亿美元,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535亿美元,是印度的最大贸易逆差国。而印度近年来采取的包括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等保护主义政策确实缩小了这一数字。

数据显示,在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有所下降,为468亿美元。不过,有数据(截至2020年8月12日)指出,自6月以来,印度自中国的进口额连续2个月上升。

“这些举措损人不利己,中国是公认的制造大国,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在中国都设有产线,印度此举也会对这些企业带去冲击;另外,中国也被全球企业视为最大市场,印度制造发展起来,东西要怎么出去呢?贸易本就是双边的,国家也有能力采取反制措施,只是不愿意那么做罢了。”业界人士分析,这些限制将为国内电子产品、网络设备出口带去一定冲击。此外,在提高贸易壁垒的的前提下,就算印度带动发展也不见得产出太大的经济效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保护主义促出口进展十分有限,在损害本土竞争力的同时,还可能让外资失去投资信心。"

责任编辑:Elaine

文章来源于:国际电子商情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