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人来说,“软件定义汽车”已是老生常谈。在这次上海车展上,由能力迁移与跨界融合带来的中间件,让这个观点焕发出新活力。尤其是在智能座舱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有望全面革新驾乘体验。
在4月18日的当虹科技展台上,一款名为“All-in-one沉浸式视听娱乐中间件”的应用引起现场媒体驻足观看。“他就像一位调色师。”现场一位产品负责人指着变幻的氛围灯说,这款中间件可以让氛围灯随着音乐律动、画面切换而变化,多维感官“随心而动”,给驾乘人员带来沉浸式体验。
可以说,这是当下智能座舱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Tier1(一级汽车供应商),一些在垂直领域积累深厚的企业,也在通过能力迁移与跨界融合,切入车载智能座舱市场。
视音频成跨界融合主阵地
在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占比提高、智能座舱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这种围绕人们“五感”体验的能力迁移和跨界融合越来越多。
在上海车展现场,围绕视听体验的融合创新,最具代表性。一方面,是驾乘人员对座舱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是主机厂商的疯狂“内卷”。这两大因素,导致了车载显示屏的数量越来越多,尺寸、分辨率越来越大,视听应用越来越丰富。例如,这次别克发布的Electra E5配置30英寸一体弧面屏,分辨率甚至达到了6K。又如吉利星越、东风岚图等车型,显示屏都已从主驾向副驾、后排延伸。
在空间和硬件都已经成熟的条件下,视听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更清晰的画质、更无损的音乐,甚至声光影的配合、身临其境的5D座舱渐成焦点。根据咨询机构贝哲斯测算,2021至2027年,全球汽车信息娱乐市场规模将会以9.1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这个视听新场景的机会超过千亿人民币。
“我们有信心服务好这个市场。”前述当虹科技产品负责人说,公司进入智能座舱方向的时间不算不长,但是在视音频领域积累沉淀了近30年,团队1994年就开始做“视频”这件事,早期曾为航空座舱提供流媒体播放等视音频服务。现在,是把打磨多年的技术和产品,与智能座舱的场景进行跨界融合。
多模态交互成主流趋势
要增加座舱沉浸式体验主要有两种方式,而且往往是两种方式并行演进。一种是,对单一模态的品质提升。就拿视频来说,是提升视频的画质和形态。比如,通过视频超分算法让屏幕中的视频分辨率从标清转高清、甚至超高清。又比如视频形态方面,当虹科技之前发布的6DOF(六自由度)体积视频产品,可以满足观众任何位置、任何方向的观看需求,更具立体感、沉浸感和交互性。
另一种方式是,多模态之间实现交互。根据德国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定义,模态是生物凭借感知器官与经验来接收信息的通道。在座舱中,这个“通道”除了视觉和听觉,还包括触觉、嗅觉和动感。
试想一下,在自驾游期间,一家人在座舱内共同观看一场球赛。前后排人员共享一个画面,视频帧一级的同步。同时,车机搭载的三维声能力,打破传统平面声场限制,在水平基础上增加“垂直高度感”,将声音还原到了和真实世界一样的立体空间。再加上氛围灯与画面、声音的联动,进一步营造赛场氛围,可以让人仿佛置身比赛现场。
这些,都是能力迁移与跨界融合可以带来的“化学反应”。在这种融合创新之下,车载智能座舱的边界会不断拓展,智能交互、情感交互等需求都会成为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