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好音乐的前提就是要把通过器材把音乐还原出来。既然要通过器材还原,那么音响技术就很重要。如果说音响的应用、调试、搭配等是一门功课的话,那么接近平直的频响曲线就是入门的第一课。我们通过喇叭摆位,在不同的房间环境下获得良好的频响曲线,从而听到更丰富的信息来对喇叭的声音做出正确直观的判断。下面我想通过一对3寸的全频喇叭,在2.8米左右距离的测试结果,来证明我的观点。
那么一款3寸的喇叭,在60公分高的金属脚架上面,遇到不同的摆位状况会有什么变化呢?
图一:两只音箱的内间距超过2米,这时在皇帝位的大概频响情况如图。
喇叭是直面向前的状态,我们会看到1.8KHZ以上有明显的凹凸变化,那么下陷的频率,衰减了音乐原始信息,我们听不到那些被衰减后的信息,或者微弱感觉到这些信息。1.8K的声音在耳朵听起来已经算是高音区域。
图二:将两只音箱内间距缩小到1.7米左右。喇叭还是直面向前的状态。
这时大部分区域的凹陷频率基本拉平。实际上的听感也是多了很多高频的信息,唇齿音收的更好。气鸣乐器表现的自然,声场分布中的乐器人声位置准确。前后乐器定位比例对称。达到这张图的效果对听大部分音乐都没问题了。而在8K深深的陡峭衰减,一般让人难以察觉。如果没有频响平直的器材对比,只靠耳朵无法分辨!
图三:小心的在原地将喇叭内凹一点角度,这时喇叭与皇帝位呈小角度夹角,在音箱测试时,这应算轴向响应,也是出厂消声室测试最平直的那段频响。
小口径全频的离轴响应是很难看的。如果玩小口径全频采用直摆位,那要看聆听距离与喇叭中轴线的关系。如果喇叭动不了位置,那么人的位置可以动吧?呵呵。树挪死,人挪活啊!这样做的好处是哪个陡峭的衰减坑变宽了,衰减量变小了!耳朵是听不出这微妙变化的!
每个发烧友都是追求完美的,8K的坑如果你没看到图不会对心理有影响,但是看到了呢?心里会很不舒服。没听出,没看到,一切都没发生。可是我们看到了。显然移动喇叭是不可以了,角度调整也已经招数用尽。那么,我试着将喇叭垫起,呈仰脸斜面。这时。..。..
作为一款三寸的小喇叭,在2.8米左右的距离做到如此。我可以安心了。每款喇叭的设计不同,摆位也非一成不变。三寸变四寸又有不同!想比别人听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不是只花钱买贵价功放、贵价喇叭就可以。器材的品质固然是重要的,可器材的声音毕竟受环境所左右,重播的信息是为人而服务的。我们只要掌握一些方法,耳听、实测等手段交互应用,是可以在不同环境调校出平衡的声音。
结束前我再回答一个问题:听音位的频响和音场表达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是频响好了音场自然就好了,还是说音场调出来后频响一般不会差太远?或者另有别的因素?
在我看来,频响和音场没有必要联系,但是在普通环境中(大多数人家中)他们之间的确有着必要联系!
简单举例,我们把喇叭推向墙角,这时候低频63-250左右会鼓起来,低频混响时间会变长。音场纵深趋于扁平化。低频不丰厚的箱子推到墙角都会有低频出来,比如小三寸喇叭。
如果将喇叭镶在墙内又是另一种情况,这时候箱体后方等于无限大面积,也就是抵消了箱体背后的混响反射,我们听到的声音减掉喇叭及系统失真,基本接近原作品状态。这时可以把墙面看做无限大障板!
如果将喇叭拖离前墙,那么喇叭与前墙之间的关系是喇叭直达声与房间反射声的叠加。所以喇叭的位置决定了房间整体混响特性的启始点。由此可见喇叭摆位影响了声学变化也从而影响到频响变化。
上面是理论上的说辞,我们所处的真正环境大部分是不规则的。那么我们要依赖一些手段找准平衡性,平直的频响是一个前提条件。而音场是房间混响与直达声叠加的虚拟效果,所以房子不同,音场也不同。无法进行对比测量。
没有测量设备,用耳朵对比的方法。可以用监听耳机系统进行调整,主要是听频带中乐器的峰谷特性。调整音响一定是有参照物才能事半功倍的。
特别提醒:扬声器频响不能代表扬声器音色的表现,做到平直的频响是HIFI的第一要务。如果我们坐在皇帝位连声音信息都听不全面,如何谈HIFI?从侧面反映出,利用扬声器摆位获得平衡的响应是HIFI音响的最基本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