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宁德时代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一个旨在降低动力电池价格的合作计划。
其实这段时间锂电池的降价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等人表示,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有望在未来下跌至目前的一半,并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
不过锂电池价格下降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汽车厂商们还在努力从原材料环节上寻找降低电池成本的方法。
在2月23日的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上,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思皓 花仙子 ( 参数 | 询价 ) 正式亮相。
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搭载了中科海钠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在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那么,钠离子电池真的会越来越普及吗?
真正的龙头是宁德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亮相的车型只是试验车,只能证明钠离子电池在乘用车上的确可以成功搭载,距离大规模量产甚至普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中科海钠目前已经发布了三款钠离子电池,并且在2022年11月份投资建设了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线,选择思皓花仙子这种入门级别车型进行试验,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中科海钠在钠离子电池方面虽然有着比较强的影响力,但公司本身规模较小,即便取得技术突破,也很难大规模商用。
国内钠离子电池行业真正的龙头是宁德时代,早在2021年宁德时代就率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当时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为全球最高水平。作为对比,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在140Wh/kg左右。
根据宁德时代的说法,公司的钠离子电池将在2023年实现量产,只用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充至80%的电量,并且能够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下保持90%以上的放电率。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无疑将会推动动力电池行业的巨大变革。
为什么选择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在工作原理上与我们熟悉的锂离子电池非常接近: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完成充放电过程,这与锂离子电池相似。
但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却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这是宁德时代等厂商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重要原因。
钠离子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低。钠离子的主要原材料是钠盐,钠盐在国内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开采、加工成本都更低。
除此之外,钠离子电池可以采用铁锰镍正极材料,与目前锂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相比,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考虑到国内锂资源储量不多,对国外依赖度较大,因此钠离子电池还具有保证行业安全、维护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意义。
其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钠离子电池也有独特之处。与锂离子不同的是,钠离子没有过放电特性,因此可以将电池放电到零伏,可以提升续航里程。而在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已经可以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媲美。
同时,宁德时代等厂商之所以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还有生产成本方面的考虑。
由于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在工作原理上非常接近,因此研发成本也比较低,只需要对正负极进行更换,在隔膜、电解质等核心组件上,钠离子电池可以与锂离子电池通用。
一条锂离子生产线只需要稍加改造,就能变成钠离子生产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钠离子电池真的会成为主流吗?
从理论上看,钠离子电池的确有很多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钠离子电池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如果这些理论上的优势真的能够全部在量产车上实现的话,钠离子电池不会到现在才引起各大厂商的重视。
类似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也存在明显的短板,而正是这些短板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商用。
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不高,是它的最主要短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钠离子电池持续的循环次数只有磷酸铁锂电池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一款乘用车来说,它的充放电次数需求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钠离子电池就不能完全胜任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看到的钠离子电池最适合搭载的车型是A00级电动汽车,因为这种车型的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并不算高。
钠离子电池的主要优势就是低成本,但要说这种电池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动力电池价格下跌,则并不符合现实。
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虽然钠离子电池的理论生产成本较低,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在0.7元/Wh,甚至会达到1元/Wh,而经过大规模量产之后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仅为0.51元/Wh。
也就是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钠离子电池仍然难以大规模在乘用车上应用。
不少专家预计,2023年国内锂离子电池价格将大幅下滑,这是需求减缓、技术进步、规模扩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钠离子电池还远不足以带来电池价格下跌,它更适合作为备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