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既享“盛世”,当入“困局”。
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了《2023胡润中国能源民营企业TOP100》榜单。宁德时代以1万亿元的市值,直接登顶成为中国能源产业价值最高的民营企业。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动力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无愧于“万亿宁王”的称号。但值得注意一点在于,分列第二、第三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加在一起都没能比过宁德时代的强大。
自我强大,无可厚非。但“树大”,也更容易招风。
当宁德时代诸多荣誉加身,行业内泛起了更多的不同声音:一家独大、去宁德时代化、给宁德时代打工……毕竟财帛动人心,各大友商也好,上下游供应商也罢,都对宁德时代充满了意见。
首先,宁德时代赚钱没什么问题,但车企角度看到的却是,电池成本越来越高,车越来越难卖,宁德时代越赚越多,自己却越来越没有话语权。
再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上,除比亚迪能够凭借自给自足蒸蒸日上之外,其它电池厂商只能通过“以价换市”,谋求一个二供的位置,苦苦支撑。
整条动力电池产业链,充满着矛盾。而宁德时代除了需要着手处理这些矛盾问题之外,也必须重新认清自己状态,梳理好自己的扩张之路、发展之路。
与车企,求同存异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汽车行业的话语权正在发生改变。
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带来整个汽车行业规则的重建。尤其是这场巨大变局中,芯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的重要性,成指数级提升。
依旧记忆深刻,此前疫情期间,国内汽车行业“芯片荒”的出现,令各大车企都束手无策。以至于,博世原价13元/片的ESP(车身稳定系统)芯片,在黑市上的价格炒到4000元/片,高出300多倍。
相对比而言,动力电池的离谱,同样不遑多让。
“当前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现在我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2022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将矛头直指宁德时代。而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潮流的兴起,带给动力电池行业更多的机遇。但说到底,动力电池依旧属于新兴事物,尤其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各个环节的不透明性,积累催生了众多问题。
哄抬原材料价格、囤积居奇、 资本炒作……车企苦不堪言,动力电池行业乌烟瘴气,亟待整治。
好消息是,在官方和非官方手段的不断调控之下,事情迎来了转机。曾经一度涨破60万元/吨的碳酸锂,回到了20万元/吨之下;车企们不再“忍气吞声”,开始积极寻求二供,甚至自研电池。
总之一句话形容:时代的车轮下,没有谁能够永远一家独大,所谓包产线的“霸道”商业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这里必须明确的一点,汽车行业不会让动力电池成为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而中国汽车行业的长期主义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更为规则与标准的动力电池行业。
退一步讲,即使宁德时代与车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纠纷,但双方的最终发展方向,都是为了汽车工业的成熟,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只有坚持一个方向不动摇,与车企求同存异,才是电池厂商持续焕发生机的根本。
出海,一定要去!
作为中国动力电池的领头羊,人们对于宁德时代的期待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还有那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实际上,宁德时代本身的发展战略,也是如此,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说:“美国市场,宁德时代一定要进去”。
但是出海的结果,并不明确。无论是欧洲市场,还是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想要出海卖电池、造电池,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久前,坊间传来消息,称宁德时代位于欧洲匈牙利的第二座工厂建设受阻,并将遭受欧盟委员会调查。
起因是,匈牙利反对党政治人士、前欧洲议会议员雅沃尔,向欧委会提交投诉,称宁德时代电池工厂在用水要求上,可能违反《欧盟水框架指令》和《欧盟栖息地指令》。而欧委会也回复雅沃尔称,将对投诉中的情况进行调查。
据了解,宁德时代匈牙利电池工厂投资73.4亿欧元,产能100GWh,将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大约30个电动车品牌供货,建成后会成为欧洲第一大电池工厂。
而根据既定规划,匈牙利工厂将于明年试运行,2025年投产。简而言之,这是宁德时代出海的一个大项目,甚至比正在运行中的德国工厂还要大。
因为重要,所以对于“被欧盟调查”一事,宁德时代官方迅速作出回应称:公司匈牙利项目通过了匈牙利政府的环评许可,目前项目正顺利推进中。有关公司被欧盟委员会调查的传闻不属实。
而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慕尼黑车展前夕,曾毓群还与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碰了个面。
9月1日,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会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并在之后发文称:电动汽车行业将决定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考虑到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方面,宁德时代德布勒森工厂的建设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因此匈牙利能够在电动转型中保持欧洲领先地位。
事实上,不仅仅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帮忙站台,慕尼黑车展的宁德时代展台上,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也来了。可有人撑腰的宁德时代,真的能在出海一事上畅通无阻吗?
把电池卖到国外,很难;在当地建厂卖电池,更难。
站在外国政府的角度,中国企业过来投资建厂重资产,又能解决就业问题,当然是一件好事。只不过企业的角度来看,仅合乎欧洲的“环保”法令,就不简单,更何况还有必须面对的地缘政治问题、用工问题、成本问题等。
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的美国工厂“被调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盛世之下,困局已成
尽管出海困难重重,但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不仅仅因为国内动力电池的市场矛盾,需要海外市场转移释放;宁德时代也需要更多的增量市场,以维持住自己的庞大体量。
可是话又说回来,宁德时代的胜算,又有多少呢?
今年8月初,中创新航发布公告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宁德时代拥有的“锂离子电池”和“正极极片及电池”两项发明专利作出无效决定。而这也就意味着,此前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侵犯其专利的相关案件,将部分转为无效。
而除了这样的专利战之外,宁德时代还面临着友商的价格战、产能战、品牌战……
根据数据显示,尽管宁德时代依旧是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老大”,但在细分产品方面,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已经被比亚迪超越。再加上一部分特斯拉的订单,被比亚迪吃掉,宁德时代迫切地需要证明自己的“霸主”地位。
于是,神行超充电池横空出世。
号称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电池从一开始就是冲着比亚迪刀片电池去的。
平心而论,市场中友商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但宁德时代所面对的最棘手一点,可能还是在于车企的不信任。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动力电池成为整车的主要成本构成,而这对于“累死累活”的车企来说,极难忍受。换言之,车企只有将大部分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才不会过度焦虑,才能放开手脚、敢打敢拼。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今的市场环境之下,车企对于成本控制的渴望,已经上升到极高的状态。相对而言,车企对于宁德时代的提防,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除非宁德时代能够带来足够性价比的产品,这种偏见很难改变。再加上宁德时代出海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阻碍,称其为“内忧外患”,也不为过。
当然,宁德时代的赚钱能力依旧十分强劲,日赚一亿都不在话下。而且除了动力电池主业之外,宁德时代还凭借资本积累,开展了诸多副业,如:打造电池回收体系,布局充电网络,成立换电品牌,投资车企……
从赌性坚强,到溥博渊泉,宁德时代与曾毓群的思想转变,绝非一蹴而就。现在,当宁德时代再次站在前进的十字路口,除了审视自己的得失之外,未来发展之路如何去走,同样值得深思。
既享“盛世”,当入“困局”。
就像人们所说,“没有宁王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宁王”。现在的宁德时代,已经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而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少了“盛世”之下的春风得意,身处“困局”之中的宁德时代,又还剩下几分胜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