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厂商正在加快大尺寸OLED换道超车步伐。继TCL华星与JOLED合作攻关印刷OLED之后,惠科近日又宣布与JDI联合推进eLEAP OLED。在大尺寸OLED领域,中日厂商正在尝试改变韩国长期垄断局面。
当前,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由韩国厂商独供,LG Display(LGD)生产W-OLED,三星显示生产QD-OLED,但是这两个技术方向的生产成本较高,仅停留在高端电视市场,一直无法大规模普及。
中国厂商希望联合日本厂商JDI、JOLED加速推动成本更低的eLEAP OLED、印刷OLED量产,届时,国产低成本的OLED将改变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格局,加速OLED电视普及。
韩国主导大尺寸OLED 中国正加速追赶
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但是韩国仍然垄断大尺寸OLED。
LG Display长期把持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2013年是OLED电视产业元年。当时,三星显示、LGD开始量产大尺寸OLED,但是三星显示选错技术路线,大尺寸OLED良率太低,不得不暂时放弃,选择QLED方向与LGD对抗。而LGD则坚持W-OLED技术方向,不断改进工艺,持续提升良率、扩大产能,推动大尺寸W-OLED在高端电视市场逐步渗透。2022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约629万台,2023年有望达到741万台。
三星显示从没放弃大尺寸OLED,一直在研究,2021年第四季度QD-OLED实现量产,并获得三星电子、索尼等厂商的认可,2022年三星显示QD-OLED出货约45万片。目前,三星显示QD-OLED良率已经达到90%,但是良率、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工艺需要进一步改进,暂未决定扩产事宜。
与此同时,三星显示还在积极布局中尺寸OLED业务。目前,三星显示已经主导中尺寸OLED市场。Omdia预计,2022年三星显示OLED笔记本面板出货量约600万片,2023年将提升至850万片。但是三星显示并不满足于此,于4月4日宣布在2026年之前投资4.1万亿韩元在韩国建8.6代IT用OLED生产线,届时,三星显示每年将生产1000万片左右的IT用OLED,扩大IT用OLED面板的领先优势。
在韩国不断强化大尺寸OLED优势的时候,中国大尺寸OLED布局还停留在试验线阶段。据了解,京东方在合肥搭建了蒸镀W-OLED、印刷OLED试验线,研发出全球首款55英寸8K印刷式OLED、95英寸8K W-OLED、55英寸8K印刷式AMQLED等。TCL科技牵头组建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旗下广东聚华投建广州4.5代印刷OLED试验线,研发出31英寸QD-OLED、31英寸电致发光二极管(QLED)、31英寸可卷曲印刷OLED、65英寸8K印刷OLED等。惠科、维信诺也搭建了试验线,积极推进大尺寸OLED相关研究。
中日联合突围 大尺寸OLED换道超车
目前,全球主流的大尺寸OLED技术是LGD WOLED和三星显示QD-OLED,皆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并利用金属掩膜板图案化,但器件和发光结构非常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经过十年的发展OLED电视仍停留在高端市场。
如果中国厂商跟随W-OLED或者QD-OLED技术路线,不仅难以规避韩国厂商相关专利,还将面临长期亏损的风险。例如,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中国厂商跟随三星显示技术方向之后就面临三星显示间接性的专利诉讼骚扰,而且还要承受长期亏损的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LGD WOLED转型并不是非常成功。LGD WOLED成本较高,替代大尺寸LCD速度太慢,再加上投资额较高,回报周期较长,使LGD陷入财务危机,不得不向LG集团借款维持业务运转。
大尺寸OLED需要成本更低的差异化工艺方案,所以印刷OLED、eLEAP OLED等成为中国面板厂商布局的重要方向。但是中国厂商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与在印刷OLED、eLEAP OLED有长期技术积累的日本厂商JOLED、JDI联合攻关。
TCL华星押注印刷OLED技术方向。因为印刷显示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成本优势明显,是在大尺寸产品领域突破蒸镀路线的重要技术方式。2020年,TCL华星与 JOLED 签订投资协议,向JOLED投资300 亿日元,获得后者10.76%的股份。TCL华星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已经在JOLED产线上获得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积累,获得印刷OLED相关专利授权,研发出全球首款65英寸8K印刷OLED样品,并进一步打通了日本的设备、材料产业链,加速量产技术的推进,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量产的良率和效果已得多家客户认可。
中科院院士曹镛表示,在看到有关面板企业展示的印刷OLED样品以后感到非常振奋,我国已在印刷显示实现局部领跑,相关材料和工艺都已基本成熟,印刷OLED量产化指日可待。
惠科对eLEAP OLED技术方向更有兴趣。据了解,eLEAP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掩模沉积和光刻的OLED技术,可大幅提高产品亮度、寿命,且生产方法简易,可降低生产成本。4月7日,惠科与JD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以建立战略联盟,双方将携手在次世代eLEAP OLED、共同研发中心、高阶车载面板事业等领域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共同兴建全球最先进的eLEAP OLED面板工厂,目标在2025年内开始量产。
如果TCL华星印刷OLED、惠科eLEAP OLED能够成功大规模量产,不仅将打破韩国大尺寸OLED垄断局面,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实现引领。分析人士王强(化名)指出,日本进一步发展显示产业急需外部资金支持,与中国厂商技术合作既可以获取一定的资金来源,又可以继续推进OLED技术研发,双方强强联合更有希望突破韩国大尺寸OLED技术封锁,实现换道超车。
从试验线到量产线 无人区面临更多挑战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换道超车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挑战。截至目前,JOLED印刷OLED量产进展并不顺利,eLEAP OLED还处于试验线阶段,TCL华星、惠科在大规模量产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印刷OLED的背板制程、OLED材料、封装材料、柔性模组装备、打印设备等都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其中在背板制程方面,大尺寸印刷OLED需要更高迁移率更稳定的TFT,所以氧化物TFT更适合印刷OLED发展的需要。目前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很多,包括IZTO、IGTO、IGZTO、Ln-IZO等,迁移率大多数在10—20cm²/Vs之间,现在行业都在寻找能超过30cm²/Vs的半导体材料。
同样,eLEAP OLED也面临背板制程、OLED材料等更多未知的挑战。JDI于2022年8月向客户交付了第一批eLEAP OLED样品,并计划于2024年开始大规模生产eLEAP。但是由于eLEAP OLED采用无掩模沉积和光刻技术,仍然存在串扰、材料破坏、良率降低等挑战,特别是干刻工艺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而且强光也会对OLED材料造成一定的损害。
回顾LGD、三星显示大尺寸OLED量产过程可以看出,大尺寸OLED量产突破并不容易,三星显示原本采用RGB LTPS OLED技术,但是量产受阻,又经过了将近10年的研发才成功量产QD-OLED,但是目前QD-OLED成本仍然很高,需要不断改进才有希望与LGD相抗衡。中国面板厂商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换道超车或者技术引领要勇于承担试错的成本,才有机会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作者:集微网,来源:雪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