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造车领域涌入大批外来客,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家电厂、电视厂...都参与到造车事业中,跨界造车已不足为奇。迈入2022年,跨界造车势头有增无减。
美的在汽车领域的布局
近日,据公开消息显示,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等。
据悉,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由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而后者则是由美的集团、佛山市美的空调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以95%和5%的比例共同持股,因此,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很可能是美的新成立的一家公司。
2021年5月18日,在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威灵汽车部件三大产品线发布会上,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总裁伏拥军首次回应:美的不会造车。他直言:美的未来将立足于最专业的汽车零部修的供应商,包括热管理系统、辅助和智能驾驶系统,以及驱动系统三大业务展开突破。
虽然美的发出声明不造车,但是关于美的造车的猜测却从未断绝过。
美的的前身是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当时主要产品是汽车挂车刹车阀等,兼营汽车橡胶配件。
而美的真正涉足汽车业务可追溯到17年前。2003年,美的首次涉足造车,只不过那时它进军的是商用车领域,2004年-2006年初,美的集团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进入商用车领域。
由于经营不善,2008年美的集团汽车业务陷入停产危机,时任美的集团副总裁的黄晓明宣布暂停美的造车项目,之后昆明和长沙生产基地分别卖给了比亚迪和长沙市政府。
之后,美的转换了发展策略,公司将目标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
美的集团在2020年底将业务架构调整为五大业务板块: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其中,机电事业群下又分为家电部件板块、汽车部件板块、工控部件板块、3C部件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美的投资的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Welling)负责汽车部件业务。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有五大研发中心,安徽合肥研发中心与广东顺德研发中心产品技术方向均为电机、电控、压缩机;上海与英国谢菲尔德研发中心产品技术方向为电机、电控;日本大阪研发中心为压缩机。
再次进入汽车领域,美的显然谨慎了许多。与众多选择面向C端市场的新入企业不同,美的选择从B端市场入手,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未来,美的是否会再度造车还未可知。
整车厂造车壁垒在近年逐步被攻破
跨界造车为什么在近两年发展如此迅速?
毫无疑问缺芯是直接诱因,芯片的紧俏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围厂商有了被看到的可能。在传统车规级芯片厂商无法满足芯片供应时,车厂开始与传统芯片厂商合作寻求车规级突破,初创汽车芯片企业也拿到了一张入场券,传统车企也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或自研芯片或与创业汽车芯片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但是其根本原因,在于整车厂造车的壁垒在近年逐渐被攻破了。在网络化、电气化、智能化三化趋势推动下,曾经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整车厂,其壁垒已逐步被突破,车的核心优势也从原来的直线型传导变成了多点开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甚至是设计能力,只要掌握其中一项,就能给自己构建一个全新壁垒。
对于上述在多点开花领域中有所作为的“跨界”者,只要在某一点构建了足够高的壁垒,掌握了拥有话语权的技术,造车只是顺势而为的事,特别是在当下跨界热行的移动出行、自动驾驶、智能科技等领域。
当下有三种较为主流的跨界造车方式:整车制造、软件技术和零部件技术。
整车制造如百度,其凭借其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基因,在2021年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并与吉利控股集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推出了集度汽车。今年,集度首款车型将搭载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吉利SEA浩瀚智能架构在北京车展亮相。又或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的富士康,在2021年一年内收购、投资、合作十余起电动车项目,布局范围从台湾地区、大陆扩至印尼、中东,投资领域从整车到电池材料、再到智能驾驶舱。
软件技术方面,黑芝麻智能自研两大核心IP以及完善的、符合汽车安全要求的功能安全体系和通过车规级认证的可量产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构成黑芝麻智能的核心技术壁垒。地平线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打造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初创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9月,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已突破50万片。这类企业往往会选择与车企进行战略合作,从而打入整车厂供应链中。而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主控芯片和计算平台的把控,更是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核心之一。
零部件技术方面,美的当下的布局为典型。2021年5月份,美的正式公布了机电战略布局,发布了旗下威灵的多款汽车部件产品,并宣布三大产品线正式投产,包括电动压缩机、共用平台电子水泵、驱动电机、电子油泵、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覆盖驱动电机、热管理和辅助 / 自动驾驶三大产品线。
总体而言,目前,企业自主掌握供应链中的核心技术成为汽车行业共识。无论是直接官宣造车的百度、牛创、小米、创维等企业,又或是声明不会直接造车、要帮企业造好车的华为、美的、索尼等企业都是如此。在跨界造车的新风口,还有哪些企业又会入局呢?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