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针对在华美企的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对于特朗普“美企回流”的提议并不感兴趣。对此,上海美国商会会长Ker Gibbs表示,很多企业的态度是,就算去东南亚也不会回到美国。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空?
“美企回流”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工作重点,在经过几年的施压之后,一部分美企被迫离开中国,把业务中心迁回美国,加入特朗普“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力量。但大部分在华美企并不看好特朗普的如意算盘。
据外媒彭博社近日报道,上海美国商会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0多家制造企业中,仅有约4%的制造商愿意把生产迁回美国;超过75%的企业表示,不打算把生产转出中国;14%的企业希望将部分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7%的企业计划将生产线转移至国内其他地方或者海外。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Ker Gibbs表示,离开中国的美企会优先选择迁入东南亚而绝对不是美国。许多受访的在华美企对中美关系的判断更为悲观,其中26.9%的企业表示,贸易紧张局势将无限期持续,这一比例高于去年调查的16.9%。另有22.5%的企业预计,紧张局势将持续三到五年,该比例也高于2019年调查的12.7%。
《国际电子商情》认为,随着中国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中美关系紧张局势升级,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供应链迁移潮的热门目的地。实际上,早在去年,美国商会的一份调查就显示,已经有40%的美国公司计划将产业链转移到以东南亚为主的其他国家进行生产。而在东南亚拥有低廉的劳动市场,美国关税对这些国家非常友好。
另外,上海美国商会还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在华美企业不打算在中国裁员,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将维持或增加员工数量。只有约29%的企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打算在华裁员。
特朗普再提“中美脱钩”
由于“美企回流”计划并不如特朗普所愿,9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及“中美脱钩”的概念。他说,美国就业市场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复苏,美国将成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大国并“永远结束对中国的依赖”。
同时,他还表示,将打算限制中美经济联系,并再度向在海外的美国企业施压称,将对那些离开本土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美企征收关税,还将禁止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公司获得联邦合同。
据彭博社的经济学家Tom Orlik和Bjorn van Roye在一份报告表示,如果中美两国发生脱钩,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3.5%左右,如果两国的关系得以保持基本不变的话,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为4.5%。
其实,早在8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对“中美脱钩”话题就进行了正面回应。他指出:“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各国都有着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运行、维护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任务和需要。在此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国只有同舟共济,才能乘风破浪,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克时艰,试图通过脱钩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饮鸩止渴,终将进一步损害本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
美企回流为何这么难?
虽然特朗普政府软硬兼施,承诺由美国政府资助企业的“搬迁费”,还威胁将对在海外生产的美企征收关税,但是“美企回流”的意愿依旧非常低。大家倾向于认为,美国科技行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被低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大。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且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人民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巨大,中国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的最大市场。许多美国科技企业,比如苹果、高通、英特尔等,在中国的业务占据其总业务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其次,美国生产成本高昂。即使美国政府有推出相关优惠政策,但是对企业而言,在美国生产将面临更高昂的生产成本。所以就算有14%的企业表示将迁出中国,但他们的选择也不会是美国。全球物流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在人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生产几乎成为了全球制造商们的共识,劳动力成本更高的美国在生产成本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再次,中国供应链难以替代。众所周知,当前的中国已经具备完整的供应链。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为例,苹果产品几乎所有的零组件都是在中国制造,其中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有52家,而美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仅有44家。
《国际电子商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仅4%的在华美企愿意“回流”的现象在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美企回流”计划以及其他限制中国企业的决定,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是在倒逼中国科技企业崛起。很明显,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国产替代”逐渐成为中国制造业关注的焦点,在近期的各种展会上,各行业从业者都在关注“国产替代”。也许正如一些分析师预判的那样,尽管会有阵痛期,但只要挺过这段艰难时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Clov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