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对5G专网的需求,呼之欲出
“专网”是相对“公网”而言的。“公网”是为普通用户建设的通信网络,用户从1G到5G打电话、发短信、看高清视频等需求,都是通过公网实现的,本质上它是一个2C的应用;而“专网”则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实现网络信号覆盖、为特定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专业网络它本质上是一个2B的应用。
事实上,2G/3G/4G LTE时代就已有专网的概念了,可为何到5G时代,有关“建专网还是建公网”这样的争论才开始出现并受到业界关注?
据悉,其原因在于,4G时代之前,因受限于网络自身条件的限制,专网的“技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5G时代大带宽(eMBB)、高可靠低时延(uRLLC)和广连接(mMTC)的特性尤其是后二者让万物互联成为了可能,“专网”作用凸显,为传统行业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条件。
那么,传统行业/企业“触网”跟公网还是专网有何关系?难道公网就不能用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吗?
事实上,公网同样可服务行业/企业用户,只不过行业或企业建专网主要是基于“安全、可靠、可控”的考虑,特别是一些与人身及信息安全相关联的行业,比如轨道交通、能源、森防等,就对5G网络的低延时和系统管理控制要求极高,一旦出错极易出现事故。而建专网可保障信息和系统管控的安全性,再比如政府、安防、公安系统等对信息安全要求非常高,它们对专网的建设需求也非常紧迫。
那么,专网是如何做到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其实,它主要是利用
网络隔离、数据保护和设备/用户身份验证来保护关键资产,企业还可以控制保留数据主权以确保敏感信息保留在本地。
专网建设途径多,出现派系纷争
理论上,建设5G专网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运营商基于自身的公网帮企业建专网,即利用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技术,为行业用户分割出5G虚拟专网;另一种是行业/企业向国家申请5G专用频段,自建本地5G专网。
目前,第一种部署方式被采用得最多,也有很多成熟方案。不过这种部署方式也具备其复杂性,因为按照具体的行业/企业需求又被划分出六个路径,它们分别是:(1)运营商基于公网频段帮企业建专网,专网与公网完全隔离;(2)专网与公网之间RAN共享;(3)专网与公网之间RAN和控制面共享;(4)公网与专网端到端共享;(5)N3 LBO;(6)F1 LBO。
对运营商来说,5G三大应用场景最易实现的是公网的eMBB(大带宽)特性,只需在4G基础上做带宽升级即可,且商业模式成熟。而建专网不一样,专网对运营商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网管系统难以互联互通;二是垂直行业要求个性化和定制化,运营商能否做到网络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还是个问号。
对于5G专网建设,上面仅仅提到了运营商,而实际上,在今年9月初3GPP冻结的5GR16标准中,非公共网络(NPN)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将运营商列为建设专网的主体,还将企业也纳入专网建设的主体当中。
企业自建专网,即企业部署全套5G网络(gNB/UPF/5GC CP/UDM/MEC),从频谱、基站、核心网络到系统平台全部由企业自己完成,网络可完全独立于运营商之外。
由表1可见,企业自建的5G专网的优点很明显,可保障企业数据的绝对安全、超低延迟(无线侧及核心网侧尽在本地,数据回传在几公里之内)与独立可控性,但其缺点也很突出,首先它必须向主管部门申请到5G专网专用的频谱资源,其次必须承担高昂的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普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这种方式目前尚未出现成功的商用案例。
上述七种5G专网部署路径各有优劣,目前业界派系林立且有诸多争议,但尚未有一种方式能适用于所有场景。因此,七种部署方式究竟如何选择,最终取决于企业的业务需求、投资与运营预算以及企业和运营商之间的信任程度。
网络切片PK共享网络,战火升级?
事实上,除了上面的七种建专网途径的派系纷争外,目前业界对于建设5G专网争议的焦点集中于:是采用网络切片好,还是共享网络好?简言之,就是运营商“切片”协助企业建网和行业/企业“专频”独自建网之争。
这里的共享网络,指国家专门划分给行业建专网的频段,目前少数国家已明确划分了5G专网共享网络频段,中国暂时还未划分,但很多行业组织已经向上提出了申请。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认为,相比之下,通过运营商的网络切片技术更有优势,其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能得到充分保障。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利用运营商的切片技术获得的5G专网仍属于虚拟专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网,这种网络未来在面对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铁路或地铁信号调度等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能否完全胜任还是未知之数,特别是对于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必须使用专用频率,因为使用切片技术的专网可能无法保障这两个指标。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此前也给出直白建议:“监管机构应避免在关键频段中为垂直市场留出频谱,这种做法将阻碍5G最大使用效率的全面释放,并浪费频谱资源。”言外之意,GSMA并不反对为5G专网开设专用频谱,但关键频段一定要留给公网使用。
《国际电子商情》综合多位受访人和行业专家的观点,认为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不管是用切片还是分配频谱,需要考虑应用场景的需求和投入产出比去综合考虑,不能片面的认为哪一种更好,最终仍需综合考量技术和经济的平衡性。
据《国际电子商情》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出现的5G专网基本都采用了切片技术,如阿里巴巴与中国移动合作建设的5G智慧园区专网;广东联通与格力、华为构建的基于“MEC边缘云+智能制造”领域的5G SA切片专网;山东移动与青岛港、华为打造的基于“5G SA专网的智慧港口”等等。
其实在记者看来,在网络切片和共享网络的较量中,运营商面临的竞争远不止是国家划分给行业/企业用户的专频“共享网络”,更大的挑战来自5G时代很还可能出现除公网运营商以外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尤其是那些更了解行业用户需求、自身具备应用场景的行业龙头企业,它们更容易将网络与业务融为一体,进而侵蚀运营商的公网业务版图,这恐怕是运营商最该担忧的地方。
总体而言,在多数受访人看来,专网建设无论以哪种方式展开,主导者都将面临挑战但市场机遇也是巨大的。不久的将来,为垂直行业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能力将成为5G时代里运营商2B产品的新常态。
频谱资源分配难题,亟待破解
5G专网得到了垂直行业用户的拥戴,但目前仍存在很多挑战,比如频谱资源分配、技术门槛高、商业模式不清晰、成本控制、投资回报率等问题。如何突破上述瓶颈就成为了接下来产业链相关企业必须攻破的重点。
重点看频谱资源分配难题。众所周知,全球的频谱资源十分有限,在大多数国家,频谱均被视为自然资源,其使用必须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控制。据《国际电子商情》了解,目前美
国、英国、德国及日本等国家已经下放了行业/企业对5G专网的专用频谱使用权。相比之下,中国的进度为何落后了?
事实上,中国在3G/4G LTE时代针对垂直行业如电力通信的230MHz、公安图传的340MHz等也有专用频段分配的先例,但5G专有频段的分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在5G应用的初级阶段,行业应用并不广,专网也比较分散,产业链集聚要求很高,专用设备和终端价格也高居不下。5G频谱可能很难分给单独的一个行业,需要持续考研实用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
不过中国申请5G专网频谱也并非一点进展都没有。近期,广东省工信厅已经联合通管局等9个省直部门向国家提出申请1.4G专用频段建设10个以上的5G专网,在多个重点领域探索5G专网试点应用和5G专网设备研发。5G专网专用频谱难获批已成不争的事实,短期有何解决方案?除了借助运营商的公网进行专网部署之外,非授权频谱很可能成为首选替代方案!目前运营商也开始投资非授权频谱资源。不过,非授权频谱是公共资源(如Wi-Fi、蓝
牙、ZigBee等),每个企业都可以接入,因此需要更精细的频谱规划技术,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如何在新模式探索中挖掘商机?
5G专网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有机构曾预测2020年全球5G专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197亿美元,2020年至2027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7.8%。
诺基亚也曾在2019年指出,全球有近1500万个企业具有潜在4G/5G专网需求,其中工业制造领域有1000多万个需求,仓储领域有330万个需求。若对应每个场所部署一个5G基站,全球将有1458万个潜在的5G基站需求。
5G专网市场需求很大,但其商业模式仍在探索当中,比如,如何处理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提供商、行业专用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云服务提供商等多方的利益关系,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谦指出,仅靠中国三家大型公网运营商,难以满足千行百业的定制化需求,5G时代可能会出现独立的专网运营商。欧美近期探讨的下一代技术6G,就包含了“微运营商”的概念。对专网行业来说,这里面也蕴含着机遇,需要提前去把握。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5G时代以前,专网似乎与电信运营商的交集很少,然而在5G时代,积极拥抱专网,对于运营商来说是实现业务转型和扩大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中国移动于7月22日通过线上发布会推出了“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专属上行”等9大5G专网能力体系及“优享、专享、尊享”三类服务模式。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会上表示,在中国移动100个集团级5G龙头示范项目中,有超过70%的项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网络专用需求,不仅需要5G“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网络特性,也呼唤自运维、自服务、自开发等多元化的网络能力。
从综合数据来看,目前运营商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个人用户,垂直行业客户占比并不高。以中国移动为例,2019年政企市场收入为近900亿元,占总体收入比例为13.3%,政企客户数量超过1000万家。尽管目前行业用户数据占比不高,但相信5G时代该数据一定会更加凸显。
有调研机构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100多家公司将开始测试5G专网部署,未来每年用于5G专网部署的支出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工厂、园区、物流、医院、电网、港口等都可能拥有5G专网,借助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的网络能力和边缘计算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而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数据安全性方面走上新征程!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2020年11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