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产业是一个天然的周期性行业。原因就在于市场供应与市场需求,是存在时间上的错位的。
当市场需求增长时,就会出现供应不足-缺货-严重涨价-产能增长,这么几个步骤。然后当产能增长,需求满足了后,可能又会出现供大于求,然后就是行业下行。
目前的芯片产业上行周期,严格的来讲,应该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因为疫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发展,导致全球芯片供不应求,特别是成熟制程,然后从汽车芯片开始涨价,最后导致全球芯片大缺货,最后全部涨价。
也因为供不应求,芯片大涨价,于是晶圆厂们,也是大规模的扩产。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计划有86家新晶圆厂或大型晶圆厂扩建项目投产,目前已经建成了40多条。
从往年的历史规律来看,芯片一般5-6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缺芯-扩产-产能过剩-削减产能”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到来,也会出现一些企业崛起,然后一些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
在很早的时候,业务就预测芯片产业将会迎来寒冬期,并且周期会在一两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左右。在芯片下行期,芯片厂商们一边要控制成本,去库存,力求生存,另一边又要继续布局未来复苏后的芯片市场,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当前世界芯片产业的竞争早已不再单纯,掺杂了诸多行业外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芯片产业进入下行期这一事件变得特别复杂。从形式上来说,它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但如果单独聚焦于我们,却可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国产芯片的“觉醒”,很可能即将到来,这是怎么一回事?
芯片下行直接从巨头们的集体“翻车”中直接显现出来。近日AMD股价暴跌14%,缘由在于发布了最新的营收数据。22年第三财季,AMD营收56亿美元,距离预期营收67亿美元少了两成左右。
半导体龙头企业三星,不仅面临着营收下滑,而且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也快要保不住了。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星营收同比大跌31.7%!这也是三星近三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形。因为营收跌得太快,有外媒预测,台积电很快将会超过三星,成为新龙头。
“最终还是要靠技术的创新,这才是根本。”从长期来看,项延火认为,电池制造产业在利用资源的时候可以结合新技术,把有限的材料进行拓展,“钴比较贵,那我们是不是能够把钴的含量通过技术优化,把压力减轻?”
资料显示,目前包括LG化学、蜂巢能源等电池制造企业均在推进无钴电池的研发。今年11月,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正全面推进钠离子、M3P、凝聚态、无钴电池、全固态、无稀有金属电池等电池技术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整车企业自研电池,以及业内“全栈自研”战略的风潮,朱江明表示,零跑的态度是不造电池,而是在电池在车上的应用设计上发力。“在产业链里大家一定是既分工又合作。”项延火认为,整车厂可能在电子产业中的一些部分占有优势,但在电池部分,专业电池厂积累、储备的资源以及布局可能基础会更好一点。
但当时间到了2022年之后,形势就产生了逆转,首先是芯片开始降价,先从消费电子芯片开始,比如CPU、GPU、DRAM、驱动IC等。
然后慢慢的再蔓延至了成熟制程,目前除了小部分紧张的芯片还在涨价外,大部分的芯片都降价,甚至恢复至涨价前的水平了。
同样的,也因为芯片不涨价,然后晶圆厂们也开始降价,成熟制程、先进制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价。
“我们的目标是全栈自研到60%以上。其他方面,我们也要继续去合作,双管齐下。”常青表明,大众公司的发展方向就是全栈,虽然以自研为主,但在过渡区间合作必不可少。徐健认为,很多车企有垂直自研的能力,但智能芯片对底层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研发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车企选择跟企业进行生态合作是一个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