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简称“电池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装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有48家。
作为对比,2022年年底该数值为57家。这意味着,已经有9家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的1-10月份都没有动力电池装车配套,它们已经被动力电池市场“淘汰出局”。
动力电池市场“寒风已来”。近日,一则名为《公司停工停产、员工放假及培训通知》的内部通知流出。根据该通知,受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为保证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经管理层研究决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该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停工停产。
据悉,停工停产期间,该动力电池公司的技术中心T6产品线、工程中心储能先期工程部、销售与市场拓展中心储能业务部等非基层员工统一放假,基层员工统一组织脱产培训。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几乎已成行业共识。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残酷的竞争下,未来只有几家头部企业能够活下来。”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为1260GWh。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为1860GWh。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为51.6%。2023年有可能降至41%。
即使是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虽远在平均线之上,但仍然出现快速的下滑势头:2022年,C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为83.4%,今年上半年,C公司的产能254GWh,产量154GWh,产能利用率跌至60.6%。
这一背景下,多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电池行业已经出现剧烈的结构性调整,电池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出海与储能。
笔者则认为,目前储能电池的价格正在越来越“卷”,出海条件也越来越严苛,如何在这场淘汰赛中生存下来是动力电池厂商迫在眉睫的问题,动力电池淘汰赛的下半场,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