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海丝零碳城市产业合作青山大会在青山学苑正式召开。现场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并宣告成立“温州湾新能源产业联盟”。
启动温州湾新能源产业联盟,国润储能全钒液流项目落地温州
作为浙江省第七个省级新区,温州湾新区也加快打造省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相继招引落地150GWh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年产20万吨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50GW 麦田逆变器及储能设备生产基地等超百亿项目,谋划动力电池隔膜、热管理系统、电池拆解等项目,着力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在龙头企业(项目)带动下,“虹吸效应”正不断显现。当天,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高端电缆附件国产化项目、ERAYAK Power Solution Hong Kong Limited(雷亚电源解决方案香港有限公司)储能与智能电力设备制造项目、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超细金属粉体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温州湾新区以及龙湾区。
同时,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还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山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能信控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张家港协鑫超能云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采日,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约。此次战略合作签约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从而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为加快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新能源产业链提质升级,打造浙江省新能源材料与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还启动“温州湾新能源产业联盟”, 该联盟由政府搭台、高校协同、企业支撑、创投参与,实行“校地企投”四方共建,提升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新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为全方面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到2025年市电化学产业产值百亿以上
近年来,温州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和电气等产业基础优势,逐步形成“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的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奋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2022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共计664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1330.3亿元,增速14.5%。今年1-7月,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855.2亿元,同比增速8.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8个百分点。
目前,风电资源方面,全市待接入海上风电规模约1000万千瓦,其中近海风电约45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约500万千瓦,分散式风电近50万千瓦。光伏资源方面,全市待接入光伏总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其中,陆上光伏约350万千瓦,滩涂光伏约450万千瓦。生产产业链加速形成,在龙湾、瑞安等区域集聚大量产业,2023年储能电池产能达到26GWH,产值接近200亿元,储能配套设备产值突破50亿元。同时梅屿储能、乐清湾共享储能等项目已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示范项目,预计2024年迎峰度夏前建成投运。
温州储能产业主要布局龙湾区、洞头区、永嘉县等区域,高水平打造,从上游高冰镍精炼到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封装、电池制造、电池回收利用等储能电池产业链闭环。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7.5万千瓦,规划投运新型储能项目17个,总容量约150万千瓦。
根据当前的温州的储能情况,预测到2025年我市储能需求将达到240万千瓦,到2030年将达到460万千瓦。基于这样的储能需求,我市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其中一批示范项目并网,装机规模达80万千瓦,一批电化学储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百亿以上。到2030年至2035年,基本满足构建温州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储能设施装机规模达400万千瓦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