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配备立体声系统的录音棚是那个全球音乐人的梦想——伦敦的Abbey Road Studios。
披头士(The Beatles)整个生涯两百多首歌其中有一百九十多首都诞生于此。但当时对于立体声的把控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自由度,当时的调音台上只能选择将轨道信号分配到极左/居中/极右这三个位置的其中一个,而不像我们现在可以把信号定位到两个扬声器间的任意一个点。
这样出来的作品音响效果与如今的作品相比当然有很大的不同,像在披头士的《StrawberryFields Forever》中,鼓组被安排到了极左、人声居中、其他乐器摆到极右。
这样的三毛声像分布,放到如今来说我们当然觉得不怎么样,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比单声道要新奇。
一.声像定位器 (Pan Pot)
但事实上上面提到的极左/居中/极右三选一的声像选择装置同样也可以实现我们如今的立体声效果,我们只需要把信号复制一次,其中一轨放到极左,另一轨放到极右,然后调节两者的音量,我们就可以实现将声像摆放到虚拟声场中的任意一点。
当我们把极右的推子拉到底时,这时的声像在极左;在我们慢慢把极右信号的推子拉高时,声像会慢慢从极左移动到居中;然后我们将极左的推子往下拉,这个过程中声像又会从居中慢慢向极右移动,从而实现整个虚拟声场中的任意摆位。
这种方式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一个单声道音源需要占用调音台上两条通道才能实现这样自由的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