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材料技术迎来突破 浙大成果登上《自然》

发布时间:2023-07-05  

近日,浙江大学硅及先进半导体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德仁院士团队的薛晶晶研究员联合西湖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发现甲脒铅碘基钙钛矿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普遍性的取向成核机制。


该种机制抑制了非光学活性的晶相形成,使得在室温下就能形成纯净的黑相甲脒铅碘基钙钛矿,这为未来不断提高钙钛矿光电转化效率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这项成果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有数据统计,国内市场单晶硅电池占有率超过了90%。而相比单晶硅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半导体光伏技术,钙钛矿光吸收率比硅高出整整一个数量级。


此外,钙钛矿是属于薄膜型的材料,便于轻量化应用,而且在室温下稍稍加热,便可在十几秒甚至几秒内生产出这种材料。


但是,钙钛矿有一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它结晶的过程实在太快了,快到科学家都没明白短短几秒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钙钛矿薄膜成核及生长的全过程原位监测


为此,薛晶晶团队就把研究方向聚焦到这个“反应盲盒”里,研究晶体结构的生成奥秘。通过0.18秒的速度“拍照”,发现在钙钛矿形成过程的最开始几秒,初始的晶核就具有(100)晶面的取向性,这个取向决定了后面晶体继续生长的方向和最终生成的物相,也决定了钙钛矿的光电转化效率。


而只需将晶相的(100)面的能量控制到最低,就会使得反应都沿着能量最低的方向进行。该取向成核机制为开发针对性的钙钛矿薄膜质量提升策略及其规模化沉积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探索。


研究团队基于此优化了钙钛矿薄膜沉积策略,在两步法和一步法沉积工艺中分别实现了超过24%和25%的光电转换效率。


制备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还表现出明显改善的工作稳定性。在30±3 ℃的恒定照明下以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时,器件在1000多小时后仍保持了初始效率的95%,而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组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下降了30%。


文章来源于:电子工程世界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