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地区采取限产、限电
根据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获悉,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12个地区在能耗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方面均呈现严峻态势,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省份上半年“双控”目标未能完成。
“临考”在即,不少地区直接采取了限产、限电等措施,着实给原材料供应链“当头一棒”!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发稿时,已有12个地区直接采取限产、限电措施:
- 广东:9月16日广东电网表示,自9月16日起执行“开二停五”用电方案,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保安负荷在总负荷的15%以下。
- 山东:全省因煤炭供应不足,电力紧张,启动限电措施。
- 江苏:9月初江苏省工信厅会议指示要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涵盖全省323家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和29家“两高”项目企业的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全面展开。
- 青海:发布限电预警,限电范围继续扩大。
- 宁夏:高耗能企业停限产一个月。
- 云南:已开展两轮限电,后续将持续加码,其中要求工业硅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2021年8月份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
- 广西:广西出台了新的双控措施,要求从九月份开始,对电解铝、氧化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实行限产,并给出了明确的减产标准。
- 四川:暂停非必要性生产、照明、办公负荷。
- 河南:部分加工企业限电三周以上。
- 重庆:部分工厂8月初限电停产。
- 内蒙古:严格控制企业限电时间,电价上浮不超过10%。
- 陕西:要求9-12月,新建成“两高”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本年度新建已投产的“两高”项目在上月产量基础上限产60%,其他“两高”企业实施降低生产线运行负荷、停运矿热炉限产等措施,确保9月份减产50%。
尽管往年用电高峰也出现过限电的情况,但“开二停五”“限产90%”“几千家企业停限产”可谓是史无前例。
限电措施下,制造业企业开机率将有显著下降
上市企业方面,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限电限产的影响公告,更有个别企业直接放假到国庆之后。
如西大门宣布停产至9月30日,迎丰股份将临时停产至9月30日,江苏澄星江阴工厂从9月23日开始停产,预计在10月12日恢复生产。此外还有晨化股份、天原股份等上市企业都发布了受拉闸限电影响的公告。
上市公司发布了限电限产的影响公告(部分)
中小规模企业方面,更是集体哀嚎!从网络流传的多张截图来看,各地园区对中小企业拉闸限电着实“快、准、狠”。
“快”在于限电通知发得匆忙,企业缺乏提前准备的充裕时间。例如深圳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本周二(21日)下午6:33左右当地供电局短信通知次日(22日)早九点至晚18点需错峰用电,那天刚好是中秋放假,企业如何提前安排?只能被迫安排员工次日白天轮休。谁知23日,供电局继续通知24日继续需错峰用电……”
“准”在于一旦超出用电负荷,立即断电。某园区发出通知称,该园区一天只有5000的负荷,一旦超出,电路部门会远程断电,早上9:55开始严格执行,请园区内企业关闭空调和不必要用电设施,同时保存好电脑资料……
“狠”在于限电的手段。一位东莞的工厂负责人表示,他22日早间9点收到限电通知,供电局要求当日早上8点开始停电。但他在工厂现场发现未曾停电,便继续开工。熟知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很快到达现场,停机贴封条“一气呵成”,后面通过沟通,23日全厂停产一天,连风扇都不能开……
“错峰用电、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环保有限、货柜凭运气、原料涨翻番!制造业的忍受已经到了极限!”同样是一位来自东莞的工厂负责人发文感慨道,“开四停三错峰用电,中小微企业如何办?没电就不能生产,就不能制造产品创造产值创造价值!能否熬得住?”——《国际电子商情》相信,这段话正是许多限电措施下的中小微企业心中的无奈呐喊……
部分网友对拉闸限电的留言
拉闸限电对半导体产业有何影响?
当然,就目前所公布的消息来看,限电主要是针对一些污染较大的耗能企业,主要涉及印染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化纤厂等高耗能行业。所以暂时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不大。
但值得提醒的是,尽管此次限电措施暂时对半导体产业无明显影响,但是在持续的拉闸限电下,化工、铁矿石、动力煤等大宗商品已经普遍暴涨,原材料大宗商品几乎是一致性的整体涨价行为。这可能导致半导体上游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让企业成本升高。
所以《国际电子商情》提醒各位业者同仁,拉闸限电必定会在时间内对制造企业造成了一定困扰,大家需要及时关注当地供电部门的通知信息,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从更广的维度来看,拉闸限电则是再次对能源结构、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等提出了考问。
有社论表示,拉闸限电的本质,是一场结构性去产能,是一场争夺国际定价权的生死战。
『当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是:一边是原材料价格暴涨,另一边是下游工业品价格下跌提价困难,这味着:整个制造业都在“赚了产能不赚钱”。大家忙碌着生产,利润却在缩水。可以看出外贸出口制造企业面临着离奇的一幕:一边是订单疯狂砸落,一边是接了订单却赚不到钱。
而原材料的定价权被国际资本掌控,嗷嗷暴涨,成品的定价权却陷入产能扩张的内耗,竞相杀价。所以,此时此刻可行的办法就是——逼企业减产!可以想象,减产之后,国际原材料的需求就下来了。需求下来了,原材料价格就稳定盘整了。减产之后,出口的总产能就下来了,产能下来了,成品价格就往上抬抬了。这是一个“长痛不如短痛”的过程。』
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国际电子商情》的观点。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同仁在留言区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