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初,美国码头工人因港口自动化问题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罢工,与此同时,欧盟港口在自动化应用方面则表现出更为审慎的态度。近期,在巴塞罗那举办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期间,Tomorrow.BlueEconomy大会同步召开,来自全球各地港口的高管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提升港口供应链韧性的必要性。
本小组的成员阵容涵盖了来自欧洲各地港口的专家,包括巴塞罗那、安特卫普-布鲁日、哥德堡、汉堡等地的代表,以及来自洛杉矶港的一位代表。
在会议期间,汉堡港务局港口流程解决方案的负责人Phanthian Zuesongdham博士就自动化议题(涉及无人机技术应用)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她坚信自动化对于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自动化的过程中,应当审慎行事并促进多方协作。
Zuesongdham博士接受了《国际电子商情》姊妹平台EPSNews的独家专访,本文聚焦欧洲港口所采取的策略与其他地区存在的差异。
欧洲港口自动化发展路径更加稳健
她指出,亚洲港口在自动化领域迅速推进,尤其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应用上表现突出,而欧洲港口则选择了更为稳健的发展路径。这种策略上的差异,归因于欧洲特有的法律体系,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互动模式。
欧洲港口的运营受到较为严格的法规约束,且强大的工会组织通常会积极维护工人的权益。因此,在自动化进程中,欧洲港口必须采取更为均衡的策略,充分考虑到自动化对港口社区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Zuesongdham博士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所有欧洲港口都有自动化的发展规划,但推进速度相对温和,这是因为欧洲港口的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这种做法更注重于脱碳和供应链的优化,而非单纯追求技术驱动的快速自动化。”
自动化的整体策略
Zuesongdham博士认为,自动化的巨大潜力不仅体现在码头的独立改造上,更在于整个供应链的全面提升。未来的自动化计划将突破码头的界限,扩展至多式联运的连接,确保货物高效、顺畅地流向内陆。“货物一旦抵达港口,其通过速度,以及在内陆的配送透明度,正是货主们迫切想要掌握的关键信息。”
她还深入阐释了港口数字化转型的“奇迹三角”模型,该模型涵盖的三大核心要素包括流程与数据、技术,以及人力资源,这三个要素之间保持均衡极为必要,仅凭技术本身无法解决港口运营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这些解决方案旨在推动电子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考虑到该供应链涉及复杂的进出口法规,需要对零部件和技术销售进行精准追踪。同时,该方案还强调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的合规性,并持续应对物流中断等挑战。
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
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堵塞等突发事件,正推动欧洲港口在基础设施规划中纳入气候适应性考量。通过运用数据和技术手段,这些港口能够预测潜在事件并做好充分准备,制定灵活的应急预案以保障运营的持续稳定。这包括投资更具抗灾能力的基础设施,并采纳先进技术以在最短时间内从可能的中断中恢复。
“地方天气预报已广泛应用了众多人工智能技术,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Zuesongdham博士说,“这些先进技术将如何助力我们更精准地进行预测,并制定出适应性强的应急策略?”
脱碳与自动化并行推进
欧洲港口正优先推动脱碳与自动化的结合策略。这涉及对陆上供电(OPS)基础设施的投资,激励航运公司在港口停靠期间使用岸上电力,进而降低排放量。
Zuesongdham博士着重提到了该领域的进展:“汉堡港在陆上供电方面走在了前列。我们目前正实施一项计划,将陆上供电设施推广至所有在港运营的邮轮和集装箱码头。据此,我们将在未来两年内,为所有集装箱和邮轮码头配备陆上供电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船只配备了相应的兼容技术,加之碳定价计划的推行,这一举措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和鼓励。
她坚信,绿色航运走廊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运输模式,而应贯穿整个门到门的运输链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在探讨绿色航运走廊时,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整个门到门链条的视角来审视绿色走廊的概念,而非仅关注运输部门。我们必须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这些对话中。”
解决监管难题
Zuesongdham博士还意识到,欧盟内部复杂的监管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这些规定不仅繁琐,有时还彼此冲突。现行的法规体系常常让人感到压力巨大、缺乏统一性,并且对创新构成了障碍。“当前,众多的法规让业界感到难以招架,它们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各自推出不同的措施,而这些领域的法规并没有实现同步与协调。作为行业参与者,我们不得不遵守来自各个部门的规定,但我们却不确定如何正确地贯彻这些法规。”
针对此问题,她提出了一种更为全面的监管策略——监管框架应当平衡创新与安全性、保障性和便捷性。为了切实推动行业创新,法规应当充当催化剂,而非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据介绍,Zuesongdham博士积极参与chainPORT项目,该项目汇集了汉堡、鹿特丹、安特卫普、巴塞罗那、新加坡和深圳等世界级港口,致力于统一数字基础设施和推广行业最佳实践。她领导了“船舶视角”项目,专注于优化港口停靠流程,以实现准时到达(JIT)。
chainPORT项目组认识到利益相关者协调的关键作用,并编制了一本“操作手册”,其中包含了基于成功实施JIT到达港口的访谈所提炼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业界应对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挑战。
实施JIT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改变利益相关者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工作方式,并引入新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Zuesongdham博士强调,实现JIT到达的前提是各方对术语和流程必须有共同的理解。“实施准时到达就像使用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在航运领域,这涉及到如何沟通预计到达时间、请求到达时间等具体事宜,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真正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实践中……你们需要结合对本地操作的深刻理解,来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所制定的国际标准。”
依据“操作手册”的研究成果,Zuesongdham博士提出了以下建议:
- 首先,应依据现有指南和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 明确数据协作的目标,并确保数据共享具有明确的经济利益。
- 逐步实施变革,并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和反馈持续改进流程。
数据治理与信任
“操作手册”的研究强调了数据治理在JIT实施中的关键作用。该手册着重强调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信任和透明度是确保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的基石。“我们都很清楚,谈论数据不仅仅是将其存入数据仓库那么简单;我们必须谨慎地管理数据,因为这涉及到信任问题。”Zuesongdham博士表示,建立相互信任是数据合作的前提,包括了解数据的创造者、所有者、负责人,以及数据的使用方式等,以上这些都是必要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数据合作,数据质量必须达到最高标准。
高效的数据合作必须建立在清晰的数据所有权、责任划分和使用政策之上。透明度的提升能够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使他们能够基于可靠的数据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采纳这种全面策略,欧洲港口正在为未来布局,届时自动化不仅将提高效率、减少排放,还将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本文翻译自国际电子商情姊妹平台EPSNews,原文标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