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真的安全可控吗?随着智能化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也愈加高涨。但矛盾的一点在于,作为一项新技术,人们又对其心存“顾忌”,比如:隐私性、可靠性、安全性……
很显然,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想要普及智驾,尤其是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必须跨过“鸿沟”。而推动更多消费者打消顾虑,接受智驾的方法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保证99.99%的安全。
没有人敢说100%的事情,但在安全方面,哪怕是花费120%的功夫,实现99%的确定性,也在所不惜。对于智能驾驶来说,路边的corner case(边缘场景)难以避免,只有足够强的工程能力、软硬件冗余,才能尽可能随机应变。
而且不出所料的是,今年下半年,智能驾驶市场将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事实上,“卷”智驾,无可厚非。近期新能源市场上,除了价格战依旧甚嚣尘上之外,卷智驾,卷高阶智驾,逐渐成为新的主题。
深蓝汽车推出“全民智驾”,埃安在成都车展上也发布了16万级激光雷达高阶智驾车型,小鹏M03主打“15万级别唯一智驾完全体”,极越抛出“2025非高阶智驾淘汰元年”的观点……
只不过,喊口号,起高调,谁都会。真的想要做高阶智驾引领者、普及者,切实在高阶智驾普及战、遭遇战中脱颖而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激光雷达选不选?纯视觉行不行?端到端是什么端?算力够不够?如何让消费者真正认可?
相信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答案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影响其在汽车市场这张“牌桌”上的位置、优势,甚至是未来。
看智驾潮流,群雄逐鹿
“今日开五城,明日开十城,直至全国普及。”高阶智能驾驶的到来,比意想中快得多,大家对于高速智驾、城区智驾的宣传,步步为营,迅速铺开。
但想要让消费者认可,切实“普及者”三个字,还需要时间,更需要去解决各种问题。
特斯拉绝对算得上是激光雷达的最大空头,同时也是智能驾驶的忠实拥趸。不久前,特斯拉FSD进入中国的消息,不断发酵,进一步引发大量行业人士对于是否配置激光雷达的讨论。
然而,与此前“清一色”地支持激光雷达不同,如今的市场上多了许多站位纯视觉的玩家,比如:极越、小鹏。
而且有意思的一点,他们的口径出奇的一致,一称算法足够强,二言端到端大模型。当然,这些,也是特斯拉FSD的拿手好戏。
那么问题来了,不配置激光雷达的话,如何保证智驾车“看得清”呢?路端的异性障碍物,乃至侧翻的车辆,能够识别明白吗?
端到端大模型的能力再强,也需要时间积累数据、训练数据。换言之,现阶段的端到端大模型,依旧需要激光雷达锚定安全边界。
看汽车市场,价格战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降本增效大环境下,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等“拐杖”被“嫌弃”,也情有可原。
只不过,中国路况复杂,各种corner case(边缘场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遇不到。纯视觉路线必然存在力有未逮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多一个激光雷达这样的“隐形安全气囊”,就是多一层保险。
安全,再怎么冗余也不为过。智驾大时代的到来,多种技术“百花齐放”,但一切都应该以安全为底色。
如果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早已深入布局智驾领域,且收获颇丰的埃安,无疑是给了行业一个标准的指导方案。
无“安全”,不“高阶”
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放心用,智能驾驶系统的好坏,必须经过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验证,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真金不怕火炼,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技术沉淀,以及对安全的“执拗”,才能真正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达成“普及”,达成真正意义上的“高阶”。
作为中国最早的自动驾驶探索者之一,埃安早在2013年就起步研发自动驾驶,实现国内最早搭载L2上车,技术储备丰富。
而且值得一提的还有,埃安是首批L3智驾准入试点品牌、首个L4规模化前装量产品牌,并率先全球开展高阶智驾量产测试。
作为例证,2021年,AION LX Plus首先搭载了三激光雷达。此外,埃安还与滴滴出行成立合资公司,预计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联手英伟达、德赛西威等行业名企,共同打造L4级量产车。
所以,在智能驾驶领域里,埃安有经验,有底蕴,更有底气。
深入到整个智能驾驶产业链的布局,埃安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开放合作双路并行,并与robotaxi等自动驾驶公司合作,一直保持着与世界同步的领先水平。埃安自主研发了多传感融合(含激光雷达)和纯视觉2条技术路线:
其中,基于多融合路线,埃安首创融合风云三号红外遥感技术和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创新应用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技术,实现全场景全天候感知覆盖;
而在纯视觉路线上,于视觉识别层面,陈学文等主导的X Lab实验室,更是拿下了世界级运动轨迹预测比赛第一名,纯视觉也是顶级水平。
很显然,埃安并不是没有做纯视觉智驾方案的能力。而埃安之所以要不计成本的配置激光雷达,是因为对安全的“信仰”。
从实际出发,埃安正在用自身的安全理念和领先的技术影响行业,进而带领着、影响高阶智驾行业的进步。这场高阶智驾的“普及战”“遭遇战”,被埃安渲染了一层“安全”底色。
打一场高阶智驾“落地战”
只有守好了安全这第一道防线,才有资格称为“高阶智驾普及者”。事实上,如今大部分高阶智驾价格都在30万以上,想要大范围普及高阶智驾真的很难。
而售价仅16.98万元起的埃安霸王龙车型,带给全行业一个大大的震撼。毕竟谁能想到,16到19万元的价格,便能拥有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
埃安霸王龙520激光雷达版,能够实现520公里续航,15分钟补能260公里,极大程度缓解补能焦虑。倘若希望拥有更高续航,那么18.98万的650激光雷达版完全可以满足,650公里续航,同样的高阶智驾。
与蔚小理不同,埃安这次真的是把高阶智驾的价格“打了下来”,既在价格上让利消费者,又在技术上实现高阶智驾的全面普及落地。
或许会有人质疑,高阶智驾看的是算法、算力和数据,埃安这些都做到了吗?
首先,相较于其他车企少量高端用户样本,埃安百万车主的真实行驶数据,涵盖城区、郊县、村镇等路况,拥有最广、最真、最大的真实行驶数据。通过极大数量级的数据投喂,并且历经百亿公里的实证,埃安已然完善出一套“能打”的端到端大模型。
埃安端到端大模型具备高度拟人化、全场景覆盖,以及快速迭代等特点,使得埃安高阶智驾能力,跻身行业领先水平。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牢记安全底线的埃安,已经成为最有潜力的“高阶智驾能力者”。
安全不能只说不做,做高阶智驾落地更是如此。当汽车跑在马路上,哪怕有再高级的算法加持,只要存在风险,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冗余配置。
诚然,现在的消费者都成了“价格敏感性用户”,更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刁钻能手”,但车企们造车,不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造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吗?
降本增效也好,技术战、品牌战也罢,人人都想借着“智能化下半场”一跃成为新的“庄家”,殊不知,只有经历真正的市场考验,才能更进一步。
新能源汽车时代潮流已经势不可挡,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里,如果说电动化成为了所有车企转型的第一步,那么智能化变革必然会成为大家“排名次”的关键。
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各车企纷纷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以求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方面拔得头筹,而对于埃安来说,“击穿20万元门槛、普及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只是其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新一轮的角逐会愈加激烈。但始终坚持以安全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的埃安,正在用自己实打实的行为,用自己足够性价比的产品,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