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再生医疗领域,日本多家科研机构在研究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血管等复杂组织。佐贺大学将iPS细胞(人体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育出的细胞群打印成管状结构,制成血管。京都大学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包裹着神经的筒状组织,并将其移植到实验鼠身上,实现了神经的再生。日本政府预计到2020年前后,iPS细胞将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等疾病,正在加紧掌握与人体组织形状相近的人造立体组织移植技术。
使用Bio3D打印机制成的管状组织(照片由Cyfuse提供) |
iPS细胞不仅被用于治疗眼部的疑难病症,未来还可能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脊髓损伤。在培育用于移植治疗的长血管和立体内脏时,管状和袋状的组织结构常需要使用很多细胞。研究团队认为,既然3D打印技术的原理是层层叠加树脂材料打印成立体作品,如果用细胞代替树脂,也可以打印出立体的组织。
佐贺大学教授森田茂树的研究团队将人类iPS细胞培养出可发育成血管的细胞群,并在多排细针组成阵列的微型基座上层层串起细胞,最后打印出长2厘米,直径5毫米的管状结构。
将管状结构细胞从细针上取下,内部使用培养液贯穿。数天后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会在内壁形成细胞层,最终形成血管。今后将在猪身上进行血管移植实验。
该研究使用了发源于九州大学的新创企业Cyfuse与涩谷工业合作研发的“Bio3D打印机”。
目前有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是摘取患者的其他血管来替代被淤塞血管。但这种方法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使用人工血管容易造成再次淤塞,因此人们对iPS细胞制成的血管期待很高。
京都大学副教授池口良辅的研究团队使用可分化成皮肤等组织的细胞,制成长8毫米,直径3毫米的管状结构。将其移植到被切除部分神经的实验鼠的创口处,8周后管内产生了神经连接,老鼠恢复行走能力。可见,筒状构造可培育长成神经的细胞,促进神经再生。计划3年后将该技术投入临床研究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