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产业乘风起,智慧社区开启万亿级市场!

发布时间:2021-07-05  

其中,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智慧社区”建设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加上资本加持+科技助力这两股力量,以及AIoT热潮的持续升温下,预计2031年将首次达到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就此《国际电子商情》为业界探寻智慧社区的商机所在。

何为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不是一个新概念,却是一个新蓝海。

国内早在2010年开始出现对智慧社区的研究。2012年,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之一,得到进一步推广。2014 年5月《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发布,首次明确了国家的评判标准(图1),并提出“到2020年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的初步目标。随后在2017年前后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腾讯等巨头领衔布局智慧社区,为其市场前景背书。

直到2020年,智慧社区的发展迎来拐点。5月,智慧社区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首次在国标层面上清晰定义了智慧社区,并明确了数十种社区物联网应用。

而到2021年,智慧社区建设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最受关注的是3月始“高空抛物罪”首次入刑,直接推动了各地各小区积极建设高空抛物线监测系统和监控摄像头。此外,涉及老旧改、养老、托幼、疾病预防、垃圾管理、宠物、环保、社区医院、社会治理等环节的相关政策也正在拟定中,智慧社区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

其中,“老旧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市场。因为新建社区会受到城市土地限度的制约,终有一天会建到尽头,是存量市场;而再新的小区终究会有老旧的一天,老旧小区是增量市场,这对智慧社区来说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蓝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存量小区估摸有55万个,2020年整体市场5000亿规模,近3-5年仍将以至少40%比例增长。(图2)

而对比海外现有的智慧社区案例,中国智慧社区目前较为集中于安防、家居、停车、实时信息公开等场景,结构相对扁平。而国外智慧社区以关注民生、技术先进、市场驱动、涉及面广为四个发展重心,尤其是在用户参与的环节值得国内学习。

例如,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业服务、物流服务、商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公益服务六大类,结构较为完整。而美国的智慧社区建设则利用了本国的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经济优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美国固有的“人人平等”理念相结合,将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具象化”的城市。案例有:各州政府与IBM、思科、微软等巨头的合作项目。日本的智慧社区建设也极具特色,与日本能源缺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相关,更多的是以节能减排与智慧防灾为重点。

智慧社区由什么构成?

为了厘清智慧社区里的构成环节,《国际电子商情》参考了来自政府指导文件及具体项目的“系统架构图”、以及来自硬件/软件公司的项目推广方案,从中总结出比较常见的三个构架层(图3):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

1.基础设施层

包括感知层和网络层两方面。

感知层是智慧社区的基础,包含感知控制元器件、感知控制网关及传感网络,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控等功能,完成对环境以及感知对象的信息采集,形成数据。

网络层是社区数据流通的渠道,包含光纤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蜂窝网、广播电视网络、物联网接入(如LoRa、MacBee)等,通过网络把数据传输到平台。

2.平台层

当小区的实时数据汇总、传输到物业管理处,就需要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来支撑数据的存储、调度和分析,这样的平台被称为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里需要网络传输设备、数据接口、云服务器、数据库等硬件设备,也需要IoT能力、AI能力、大数据中心、业务中台等软件系统支撑。由此,边缘计算、人脸算法、行为算法、数据采集及分析、应用管理和模拟情景技术将有机会施展拳脚。

3.应用层

智慧社区的具体应用可说是百花齐放。从2020年国标明确的数十种社区物联网应用来看,包括: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道闸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电子围栏报警系统、智能消防设施、窨井盖智能、照明路灯、水质监测、电梯运行、供暖设施监测、公共环境、智能家居等。

由于应用繁多,我们从用户的需求来分类介绍。

  1. 用户一:居民住户。他们的需求集中在生活体验的改良和完善,希望通过先进技术提升社会生活的便利性、安全度、专属感。由此,实用的智慧家居、可视化的社区管理、便捷的医疗卫生和交通出行、丰富的社区文化和教育体育、专业的关爱救助等等,这类接地气的智慧应用将受到居民的青睐。
  2. 用户二:物业公司。物业作为社区的实际管理者,是个体居民到整体政府的纽带。由此其对小区信息、安防、服务等管理体制需求极高,既要做到可视化、可调度,还要努力从事后补救转化为事前预防的系统机制。与此同时,节省物业管理成本也是一大需求。对此,针对物业的智慧应用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应用(如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智能研判等)、公共安全应用(如视频监控、事件预警、楼栋配置等)和公共服务应用(居民管理、故障报修、消息通知等)。
  3. 用户三:房地产商。他们的智慧需求主要体现在小区建设前期,譬如科学施工、低维护、节省成本。此外,越来越多房地产商聚焦提升房产的附加值,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线上线下的互动型商圈服务平台。
  4. 用户四:政务单位。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场景之一,最终数据应该实现互联互通。因此街道办、政务单位的需求在于:管理更科学,减少社会矛盾,社区海量数据采集,助力城市建设,用户行为精准分析与挖掘,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等等。这些需求下,社区的智慧应用可体现为政务服务平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线下办事大厅等。
  5. 用户五:市场服务业。社区内或周边的商业,是社区管理工作的增收渠道。可以用智慧手段来赋能社区商业/服务业,例如主题商场、学校、医院、交通、旅游等场景。

当然,除上述以外,一个完整的智慧社区架构还会有内容层、服务层、监管层等环节,但目前国内出现得较少,这里就不赘述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每个智慧社区的架构设置不同,总体建设成本也不同,但硬件设备的成本占比还是最高的。以深圳某个智慧小区为例,总体投资匡算约3500万元,其中45%的预算购买前端感知设备,包括智能门禁、升降式防撞桩、智慧消防、智能井盖等硬件设施,27%的预算用于三维可视化平台,其余预算均使用在实际建设中。

难题与挑战犹存

尽管智慧社区前景一片大好,但难以掩盖其推进慢、落实难等现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国际电子商情》分享多位业者的观点。(图4)

1.为了做而做的需求,永远只是“伪需求”

商汤科技企业业务总监李兴流回忆称,曾有一位房地产商代表询问他:“投50万做智慧社区,可以省两个保安吗”。他相信,至今还有个别房地产商、物业公司以“节省人工成本”这个维度来衡量智慧社区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社区管理人员的实际利用率较低,降本增效是社区工作智能化的刚需;另一方面也说明房地产商、物业公司无法挖掘智慧社区的真正价值——智慧赋能。所以目前国内的智能社区应用,大多是解决物业公司的实际需求,居民住户的参与度远远不够。

海康威视智慧建筑业务部行业总监周国锋也认同道,据他观察,一直以来智慧社区方案都是乙方(方案商)从技术层面跟甲方(采购方)定制,但实际中很多功能甲方都用不到,都是“伪需求”。他认为目前关键是找到“智慧社区的真实需求”,让居民住户来评价具体的智慧应用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从而以实际需求来开发其它应用产品,这才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市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迪认为,真正的智慧社区要从“设计本位”回归到“生活本位”。首先要重心下移,了解居民住户真正需要的智慧服务是什么;其次坚持“依靠社区主体”的原则,强调其设计方案来自于社区一线人员(包括社区工作者、物业员工等)的经验,其建设、完善和修补的过程则依靠包括居民在内的社区原有力量的广泛参与——毕竟他们比政府官员、企业家、开发商、设计师、程序员都更了解社区生活的实际情形。

2.技术配套滞后,缺乏高效的全场景运营及服务。

理论上,诸如5G、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都可以运用到有效便民服务、社区精准管理和信息互动平台之中。但实际上,上述技术仍在进行本土化升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而且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尚未从“传统”走向“智慧”,例如很多的摄像头、消防监控,目前大多数停留在采集层面,没有分析、学习的能力。

其次,数据不互通也是国内智慧社区的一个症结点。在各个小区之间,大多数智慧社区系统平台要么是定制化,要么是开发版,各运营平台的协议标准不一致,不同厂家的硬件很难做到互相兼容,更难以大规模覆盖。而在小区与街道办、政务部门之间,数据资源整合不足,存在大面积信息孤岛,缺乏社区全面、准确的基层数据平台。

此外,众多场景里,只有智能家居的接受度高,其它场景如养老、医疗等,在产品设置、资源整合、服务跟进等方面还需要全面补齐短板。

3.实际管理难题多,缺乏专业的运营人才。

而针对已经布局智慧社区的案例来说,实际管理中也存在管理难、布控难的问题。例如重点人群布控难、流动人口管理难、人口信息登记难、弱势群体关爱难、社区管理任务重等等。

归根到底,原因在于缺乏专业的智慧社区运营人才。智慧社区多采用物联网、互联网的相关技术,难免会出现突发软、硬件的运营及维护问题,传统社区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和软件管理知识相对匮乏、经验较少,社区在上了智能化系统后要么引入专业人才、要么培训现有人员,才能解决实际运维管理。

综上所述,未来建好智慧社区,制度、技术、资金、人才将一个都不能少。

小结

针对智慧社区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有哪些? 2021年7月27日ASPENCORE在深圳深铁皇冠假日酒店五楼主办的“2021国际AIoT国际生态发展大会”,现场与行业资深人士交流与互动!点击了解大会详情。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6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

文章来源于:国际电子商情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