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万亿时代即将到来,而且是三个万亿。”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南京英麒智能科技2023探索创新日上指出。
其中,第一个万亿是半导体总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前后将达到一万亿;第二个万亿是英特尔预计,从2023年到2030年,单个设备中晶体管的数目将翻10倍,即从1千亿个晶体管到1万亿个晶体管。第三个万亿则是随着ChatGPT等火热,未来将诞生万亿级参数的需求,算力芯片要提供相应支持。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半导体支撑了包括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等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生产力。
宋继强总结了“智变拓界”四个关键字,以解读新时代下英特尔研究院的工作方向及重心。
智与变——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变革
官方资料显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是其全球六大研究中心之一,是英特尔公司的 “科技创新引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并不断创造和定义未来。本着 “科技创新与中国共成长” 的信念,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将针对中国的产业形态与应用需求,充分结合英特尔核心优势和中国的人才与技术特色,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引领智能科技研发的潮流,在促进中国产业升级、社会创新与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智能计算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迎接三个万亿时代之际,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正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宋继强表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2022年转换了研究组合,其中包括了人类和人工智能交互协作,绿色数据中心,神经拟态计算,RISC-V架构等。
作为基础技术供应商,宋继强认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不只是技术研究,更是需要将其成果转化出去,为此应研究院也制定了双轮驱动的技术研发战略,分别是“创新领域探索”以及“规模化商业化导向”。
在技术到大规模商用化的这条路径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主要是在做发现(Seek)和解决(Solve),并且去促进推广(Scale),并称之为“3S”战略。
“很多新的领域一定要融合创新,因为我们的技术可以用在教育、医疗、生产制造、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所以必须要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们联合起来。新兴研究网络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我们提供一些核心技术,然后还要把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提供的优势综合起来,构造一个大的、在中国本地运行的合作创新链条。”宋继强解释道。
以上种种,被宋继强总结为“智”和“变”两项关键词,即面对智能化时代的加速,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正在发生着变革,从而以全栈研究领域推动算力发展。
拓与界——创新的方法论
“拓”,是指在技术方面开拓,继续上下求索,找到新的技术创新点。“界”则是指要扩充应用及商业模式的边界,尝试更多的领域。
在技术开拓方面,宋继强以芯片和应用层面分别介绍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两个案例,在芯片层面,研究院正在积极地从事RISC-V开源的优化和软件工具的提升,以及SoC应用方案的协同设计等领域。在应用层面,英特尔正在积极开发数字人技术,并且与包括智慧医疗等实际应用结合,从而赋予了数字人更多应用价值。
在扩充商业模式方面,宋继强列举了以下三个合作方向。
首先是推动绿色节能的PC,比如和清华大学AIR合作,利用深度学习,为数据中心定制一套从设备到空调的整体节能减排方案。“这种方案一旦成型,我们给外界提供的就不是一个芯片产品,也不是一个服务器系统,而是一种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方案。”宋继强说道。
在智能交通领域,研究院则是全面多维度突破,包括推动车路协同驾驶安全测试标准、实时性边缘车路协同软件堆栈、关键场景生成安全测试、车路协同数字孪生路口全景监控及预警等场景。
在视频技术方面,英特尔开发出一套自由视角视频方案。通过对多相机阵列的同步控制,实时采集现场的音视频数据,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3D处理。用户端软件可以通过实时追踪观看者的视角,通过相应的视频流进行合成及渲染,从而使用户能够自由切换观看角度,提升交互式体验效果。
总结
从芯片到系统甚至到整个方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正以全栈式创新迎接万亿时代,迎接数字经济的未来。
秉承着“适应变化”的原则,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创新从未止步。一方面,研究院正在和‘政产学研用’合作伙伴联动,打造本地的创新链,实现更大规模的产品化和商业化。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在技术和商业应用层面寻找新突破,从而找到创新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