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2年12月9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日前主办的年度旗舰论坛《智瞻2023》圆满举行,并公布了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排名。这十大前沿科技不但能激发与会者的前瞻性思考,更可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为未来做好准备,以提升竞争力,并从中发掘新商机。
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的评审团由13位来自内地、香港、韩国和美国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从57项最热门科技的候选名单中选出十大焦点科技。专家组认为,这些技术可大大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以及促成更多跨行业和区域合作。
论坛当日邀请一众顶尖科技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潘复生教授;及深圳湾实验室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沈卫军博士等,联袂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公布并讨论以下十大焦点科技。
负碳技术、绿色氢气在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中排名分别为第一位、第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潘复生教授指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技术依次是低碳技术、零碳技术、负碳技术,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步推进三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负碳技术是以二氧化碳捕集、贮存和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关键技术,是解决全球技术问题和污染问题的最终根本途径。负碳技术发展将创造巨大的经济市场,包括负碳装备制造业、碳交易等。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全球重要的碳交易区,负碳技术发展和应用对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他同时指出:“在2023 年十大焦点科技排名第五位的绿氢技术具有高载能、多用途、零排放等特点,可应用于电力、石化和化工、交通、冶金、建筑、大健康等行业,其大规模应用可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电池技术在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中排名第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教授表示:“发展高效、低成本的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储能技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池。科研工作应做好系统的集成优化,以实现产学研结合并造福人类。储能技术应用的核心要素要包括循环性、服役寿命、安全性、成本等,成本包括原料、制造、运维、回收、能量密度、效率、循环寿命等。”
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介绍了四项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分别为:智能机器人(排名第二位)、边缘计算(第三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第六位)、量子计算(第七位)。关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他指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都是元宇宙的重要技术,相信元宇宙未来或将像互联网一样改变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方方面面。生产力局正在位于香港九龙塘的生产力大楼筹建工业元宇宙展馆,将展示工业领域的元宇宙技术,包括生产力局开发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多种应用,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企业优化现有生产流程或设计新的生产线,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设定机械臂运行轨迹和动作等。”
干细胞与可再生疗法在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中排名第十位。深圳湾实验室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沈卫军博士指出:“再生医学是利用生物学、工程学的方法来修复或替换身体内功能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组织和器官未来有望做到哪里坏了换哪里,从而让人类更加健康长寿。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结合有非常好的前景。生产力局近期公布了《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建议香港加快产业布局。香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具有很大优势,一是有非常丰富的医疗资源,二是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储备,三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优势已经显现,尤其是对于生物医药研发来说,香港有非常多高水平的医院,临床资源丰富。”
论坛当天,增强分析被线上线下与会者评选为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中人气最高的科技。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增强分析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分析技术,协助企业进行数据收集、标识与管理,产生并诠释见解,更快地做出更多数据驱动型的商业决策,也称深度分析、认知分析,对零售、生产制造、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等行业都非常有价值。但人工智能的智能目前还是人赋予的,它基于人们给出的数据做判断,人工智能若要取代人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人工智能增强分析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它依然会是未来越来越主流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深入到各个企业的决策中。”会上他还介绍了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中排名第八位的赋能的可穿戴设备。
尽管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的专家排名与《智瞻2023》与会者选出的人气排名有所不同,这十项焦点科技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已是各界共识。2023年十大焦点科技的应用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将为香港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智瞻2023》反应热烈,600余位来自政产学研及传媒界的嘉宾出席,内地网上平台更吸引到超过120,000位观众在线参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