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赋能,MiR协作移动机器人再蜕变

2022-08-09  

近日,移动机器人品牌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对MiR的最新发展作了分享。公开资料显示,MiR开发并销售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简称“AMR”),其总部位于丹麦欧登塞,2018年被全球自动测试设备供应商泰瑞达(Teradyne)收购。该公司在60个国家拥有200个经销商,并在纽约,圣地亚哥,新加坡,法兰克福,巴塞罗那,东京和上海设有地区办事处。

今年二季度,MIR营收1700万美元,较同期增长9%。发展至今,全球已有数百家来自制造业、物流业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客户引入了MiR的创新机器人,这些企业机构的规模涵盖大型跨国集团及来自各国各地区的中型本土企业。今年二季度以来,MIR针对软件及仓储操作系统进行了升级。

软件能力是MiR今年着重聚焦的创新领域,同时也是越来越多制造业客户在进行自动化技术部署时提出的严格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下,许多企业形成百十台AMR集群作业的态势,这对协作移动机器人技术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软件要求,一是AMR背本身的软件,能够安全、稳定、精准运行。二是AMR车队管理软件,根据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定制化开发,完成不同的规定动作。三则是AMR软件的兼容与开放性,让机器人流畅接入厂房其他现行系统。

MiR中国区销售总监张愉表示:“新系统的推出是MiR AMR软件兼容与开放性的绝佳印证。此外,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完成‘手脚’并用的物流功能,突破了传统物流机器人的功能限制,将帮助客户释放更多人力、节约更多生产时间。

据MiR官方资料显示,一家韩国电子元件制造商在其天津工厂无尘车间部署了2台MiR100自主移动机器人,用于生产材料和成品的内部运输。在过去,工作人员必须穿上全套的无尘室工作服,使用推车通过多次人力往返进行物料运输。人员的流动使电子元器件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被污染的风险,一些成品会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而且货物运输通道宽度仅有1800毫米,两旁都是其他自动化生产设备,这无疑增加了安全隐患。 
 
该车间部署MiR AMR之后,工作人员无需与其直接触摸。通过 MiR Fleet 管理软件,MiR100可连接到厂房内部 WMS 系统,直接接收命令完成运输任务,且能自行返回充电桩自主充电。此外,工作人员可以便捷地对MiR100进行编程设置,在车间内实行“交通管制”,划分出机器人单行区域、关键区域和限制区域,确保MiR100在宽度仅为1800毫米的通道上也不会发生碰撞。这不仅实现了更高效、卫生、安全的自动化运输,更减少了80%的内部运输人力成本,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更具价值的岗位,从而有效帮助该工厂实现了内部物流的精益管理和降本增效。

据悉,MiR计划在今年9月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全面分享MiR AMR拓展功能的最新发展,与经历过疫情二次大考后的工业制造业企业探究软件定义自动化的深意和趋势。“

此外,MiR今年联合智能存储解决方案制造商Modula,面向全球市场发布全新自动化存储、拣货及物料搬运解决方案。这一全自动系统适用于仓库、生产车间、配送中心等场景内指定区域的物品运输任务,将大幅降低相关工作过往对人力的依赖,旨在帮更多企业实现“黑灯工厂”转型。

张愉表示:“从小米到格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在推动黑灯工厂的建设,其本质是通过自动化技术的部署,实现工厂从运输到焊接组装等环节任务的智能化、‘无人化’。MiR和Modula此次推出的操作系统,便是在自动备料和装车运输层面实现了‘黑灯’。MiR AMR与Modula的存储单元密切集成,可以保证机器人精准运行、多机协同,并且和人安全共存,做到技能互补。”

MiR是近年来在中国发展最快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目前MiR共有七款不同载重等级的AMR产品,从最轻量的一百公斤,到最重的一千三百五十公斤,能够满足多行业产线全场景运用,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第三方物流、食品饮料、消费品、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未来MiR还将面向各个领域陆续推出行业白皮书,针对各行业的具体场景和痛点分享MiR的洞察。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

文章来源于:全球半导体观察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