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发挥先导区‘头雁’效应 助力滨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1年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滨海新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起步,到纵深推进、全面铺开,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到500余家,带动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考核评估中排名第四。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区积极参与工信部组织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申报工作,为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贡献了‘滨城力量’。”滨海新区副区长张桂华介绍,即将出台的天津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立市若干政策措施》将对揭榜入围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这样的支持力度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据了解,滨海新区面向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民生5大领域,打造近300个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新生态城智慧城市等10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赋百景,智慧滨城建设按下加速键。
滨海新区已组织两批企业参与工信部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任务、一批企业参与工信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对已完成揭榜任务的2家企业给予近4000万元支持;为正在进行揭榜任务攻关的12家企业建立台账,按照项目进展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帮扶。
“目前,在滨海新区,多领域技术攻坚取得突破、高水平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代表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滨海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刚透露,我市接续智能制造专项政策的《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立市若干政策措施》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未来5年,将从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对揭榜入围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帮扶,这样的支持力度在全国首屈一指。
赋能城市治理,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
面对疫情,几十万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员流调工作可谓压力山大;尤其是对重点人群的轨迹查询,如果没带手机,落实起来费时费力。
对此,济阳区汇集融合了全员核酸检测、健康码、户籍、网络等部门数据,形成疫情防控数据库,把重点人员的照片录入到视频平台中,然后为监控视频配置人脸识别AI算法,无论他走到哪里,监控视频都会对他进行识别并记录下来,其行动轨迹自动形成。
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济阳区服务中心每天清洗、整理核酸采集数据36万余条、疫苗接种筛查数据4万余条、场所码使用数据13万余条。整理的数据结果分类推送至各镇街部门,用大数据方式取代了人工比对核验,极大提高了疫情防控相关数据处理工作效率,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赋能管理解决了社会治理“人”的问题。济阳区通过“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物联网智能终端应用”的形式打出治理组合拳。当电动车进入电梯时,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在重点水域配置防溺水算法,系统及时发现人员闯入危险区域;为居民配置息息相关的相应算法,打架斗殴、跌倒检测、井盖损坏、污染排放、防汛抗旱、遗留检测等都能精准“预见”,防患于未然。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济阳区服务中心将现有的视频资源整合、加载AI算法,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复用。同时,科学制定事件处理流转机制,实现“事件”实时推送接收、定向分发,可以直达网格员,并形成流程闭环,实现了数据能“钻”、态势能“看”、事件能“转”。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美好生活
从技术上说,人工智能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段——运算智能让机器能存会算;感知智能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能跑会跳;认知智能让机器能理解、会思考。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任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数字伦理问题,并不是人工智能过于强大而产生的,恰恰是因为人工智能不够强大、不够完善才会产生。
“技术和法规要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光有法律法规还不够,更多的数字伦理问题要靠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去解决。”龚克说。
对此,阿里巴巴安全部智能算法负责人、阿里巴巴集团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执行主席薛晖也有一致的看法。薛晖说:“数字伦理治理是一门跨学科的智力密集和需要多方协同的复杂问题。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当前依然存在瓶颈和局限,很难想象凭一家企业、一个机构或一所高校能独立完成,因此探索更强大、更通用的人工智能,我们要花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