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0日召开的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倪光南院士认为,我国现存多种CPU架构并存的格局难以取得竞争优势,他看好RISC-V 开源架构,认为RISC-V 将可为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倪光南指出,CPU是中央处理器架构,是芯片产业的龙头,不仅具备了CPU本身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芯片产业,尤其是对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工具、芯片IP库以及应用生态等环节有重大的影响,此外也影响到芯片的生产、测试、封装等环节。近年来,包含微处理器的SOC芯片产品的比重已经增长到10%以上,这说明芯片架构对芯片产业的影响正在急速增长。
中国芯片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倪光南表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家国产CPU架构并存,比如飞腾、华为。不过,长远来看,主流CPU架构x86和Arm 架构仍有很强的垄断性,而且是被国外公司垄断。由此可见,多种CPU架构并存难以取得竞争优势,芯片最终很有可能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状态。
倪光南建议,我国可适当聚焦RISC-V架构发展芯片产业,从而抓住快速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机遇,并不受外国垄断架构的制约,将芯片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据悉,RISC-V架构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部门于2010年发明,它采用开源模式,用户可自由免费地使用该架构进行CPU设计、开发并添加自有指令集进行拓展,自主选择是否公开发行、或商业销售、或更换其他许可协议、或完全闭源使用。去年,领导该开源社区的RISC-V基金会已从美国迁往瑞士,该芯片的领军人物David Patterson教授已在深圳与清华建立联合实验室。
倪光南指出,鉴于RISC-V采用开源模式,这并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主要是确立技术路线,组织和调动好开源社区,开源人才,进行相应的政策引导等等,以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优势,丰富的人才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倪光南透露:“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开源领域,我国科技人员已经创建了一些开源社区,并拥有了相当话语权甚至一定的主导权,例如OpenEuler、OpenHarmony等等,这表明中国开源界正在实现新的创新突破,逐渐从开源大国走向开源强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期,我们正在和软件所、一些高校和企业等同团中央的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同策划,发起成立RISC-V生态专项基金,期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快速形成推进中国RISC-V开源芯片发展的动力,使其成为支撑我国信息技术体系的一块基石。希望借助开源的强大生命力,在推动本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开源界作出卓越贡献。”
"让我们与世界同行一道拥抱开源芯片新潮流,充分利用开源模式,共同推进开源的发展,同时为构建人类科技命运恭体而作出贡献“,最后,倪光南总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