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子商情1日讯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某、王某某、郭某某,经办法院均为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另据天眼查公开的信息显示,柔宇科技目前有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0亿元。
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对此回应媒体采访时称,“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对于柔宇科技的经营现状,刘自鸿并未进一步回应。
破产重整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从近年来持续的“”“限制消费”“强制执行”“”风波,再到如今的“破产审查”,曾经的资本宠儿、500亿独角兽柔宇科技,近年来已被各种负面标签缠身。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注册资本3.6亿人民币,由刘自鸿、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起初,柔宇科技凭借其引以为傲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在2018年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折叠屏手机。虽然这比三星、华为还要早,在当时一度被称为“手机新形态的鼻祖”,但其销量并不理想。由于成本高昂,即便到了2024年,折叠屏手机也仍未能成为市场主流。
另外,在从科技到商业的转化过程中,柔宇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自建生产线,这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资金困境。柔宇自建的号称世界首条的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位于深圳龙岗,2015年10月开始筹建,2016年正式动工并陆续启用,2018年6月即宣布实现量产。
相比于柔性屏手机鼻祖,柔宇更受瞩目的是它的独角兽标签。自创立以来,柔宇科技共进行过13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最辉煌的时候估值一度超过500亿元,其创始人刘自鸿也一度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事实上,尽管在一级市场吸金不断,但柔宇在产业端一直备受争议,无法产业化落地,一直以来难以实现自我造血,是柔宇最终倒下的最直接原因。据知情人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全都投进了自建生产线,依然深陷“缺钱”窘境。
另据柔宇科技前员工表示,柔宇技术确实很牛,创始人的背景也无可挑剔,但他不擅长企业管理,这是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2022年4月中旬,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经连发两文,对于柔宇科技的困境,刘姝威归结于两点原因:一是,由于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公司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二是,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创造现金流、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
目前,随着全球资金环境的变化,美国、中国都已经出现了独角兽接连倒闭的情况。回顾柔宇的发展历程,确实用一个好的概念融了不少钱,但创始人并没有利用好这些资金认真做企业、做产品,习惯了大手大脚地烧钱,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