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

2024-01-25  

近期,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

2024年,上海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将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另据《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上海将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

集成电路领域,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全产业链能级。

芯片设计,加快突破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新一代通信、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高端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微处理器芯片、图像处理器芯片、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FPGA)、5G核心芯片等,推动骨干企业芯片设计能力进入3纳米及以下,打造国家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支持新型指令集、关键核心IP等形成市场竞争力。

制造封测,加快先进工艺研发,支持12英寸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和特色工艺产线建设,争取产能倍增,加快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发展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柔性基板封装、系统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

装备材料,加强装备材料创新发展,突破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湿法设备、检测设备等集成电路前道核心工艺设备;提升12英寸硅片、高端掩膜板、光刻胶、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产能和技术水平,强化本地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张江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1+4”创新体系的引领作用,加强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布局,联合长三角开展产业链协作。加快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方芯港、电子化学品专区等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

文章来源于:全球半导体观察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