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半导体——改变世界的力量》为题,从“半导体支撑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半导体推动科技持续创新”“半导体与计算机改变人类生活”“半导体助力人工智能提升人类的脑力”“半导体成为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的工具”等方面,分析了半导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半导体支撑全球经济持续发展
“半导体是改变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魏少军教授从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GDP来切入,他援引联合国统计司网站公布的全球GDP数据表示,“从1987至2021年期间,全球GDP的绝对值有一个明显的‘跳跃’,全球每年的平均GDP数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2003年之前,全球GDP的增长是比较平缓的,到2003年之后,全球GDP的增长加快。”
据了解,在1987-2002年的16年间,全球GDP平均值为27.8万亿美元,而到2003-2021年的19年间,全球GDP平均值达到了69.2万亿美元。后面19年里的数值是前面16年的2.5倍。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全球GDP增长得如此之快?魏少军教授认为是以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两者结合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共同驱动了全球GDP的增长。
在过去20年里,信息技术的增长也反应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在1987-2002年的16年间,全球信息产业累计实现销售17万亿美元,平均每年约为1.06万亿美元;2003-2021年的19年间,全球信息产业累计实现销售76.9万亿美元,平均每年4.05万亿美元。仅看全球信息产业年平均销售数据,其中后19年是前16年的3.8倍。
当然,信息产业整体上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中间也有个别年份存在特殊情况,比如2002年及新冠疫情期间。只不过,其整体发展基本符合“前16年(1987-2002年)与后19年(2003-2021年)全球信息产业增速差异大”的情况。
除此之外,魏少军教授还列举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数据:1987-2002的16年里,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收入为16,431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1,027亿美元。2003-2021的19年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0,696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3,195亿美元,是前面16年的3.1倍。
对比全球GDP发展数据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数据,可推断出“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半导体是支撑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信息产业又支撑了全球GDP的增长,因此半导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分析半导体与全球GDP的相关性,在大部分时间里两者的相关性在非常强,且很多时候这个相关性概率会达到90%以上。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半导体增长,全球GDP也会增长,半导体下降,全球GDP也会下降。这表明半导体不仅是一个技术或一类产品,它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半导体推动全球科技持续创新
“摩尔定律”一直在驱动产业按照指数性增长的规律向前发展,现在人类可以在单颗硅片上集成数百亿个晶体管。在这么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中,肯定不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半导体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创新驱动的产业。如果仅看半导体制造环节,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 一是精密图形,即是光刻技术。根据上图的公式,Resolution= k1 * λ/NA,分辨率=系数x(光源的波长/投影透镜的数值孔径)。由于光源的波长很难改变,EUV和浸没式光刻机的出现,提升了光圈的数值孔径(NA),提升分辨率的过程看似简单,但背后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创新。
- 二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目前,在半导体领域大约有64中材料,包括铜、锗、镍、高K等材料在内,每种材料都需要经历数千次工艺实验。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如何形成一整套真正有意义的产品工艺?没有这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就不会有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快速提升。
- 三是提升良率。单项工艺的突破可能无法保证大幅度提升整个集成电路产品的性能。在工艺流程中累积大量统计误差,即便每一步的良率高达99.9%,但是上千步步骤积累下来,最终的成品率也只有37%。因此,产业技术水平的标志并非是单个技术的突破,而是成套产品工艺的突破。
半导体与计算机改变人类生活
计算机在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往超级计算机方向发展。去年,美国发布了前沿超级计算机,其运算能力达到每秒钟10的18次方。另一方面,手机正成为重要的计算器件。1969年NASA把宇航员送到月球的所需的全部算力,还不足现在一部手机三分之一的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在推动半导体的发展,半导体又支撑计算机技术的前进。在整个过程中,前期的科学计算,到个人计算、移动计算、云计算,到今天进入智能计算,计算机与半导体市场都一路相伴。未来,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泛在计算时代。那时不是人在使用计算机,而是计算机在使用计算机,这将成为泛在计算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中,许多东西都会发生改变。
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进入了E级时代,E级超算是指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的超级计算机,是国际上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和竞争的制高点,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一顶皇冠”。未来很快将进入Z级时代(1Z=1021,十万亿亿级),由于数据增长的速度太快,如果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能随时跟上,计算机就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但从另外一方面,过去40年里也有一些东西正在消失,比如电子产品、邮票、现金,许多功能被集成到了一部手机上。魏少军教授表示,“那些我们曾经趋之若鹜的东西消失了,现在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样的改变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改变可能会更大。”
半导体助力AI提升人类的脑力
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想法就已经出现,当时美国神经生理学家Warren McCulloch和数学家Walter Pitts,共同对大脑的神经元进行类比和建模,发明了人工神经网络。到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神经科学家David Hunter Hubel发现了视觉神经的机制。以上这些工作都构成了现在人工智能的基础。
“今天我们在重复前人的很多工作,现在世界正处于第三轮智能化浪潮中。”魏少军教授介绍说,1946年的通用自动计算装置是第一轮智能化浪潮,那时的装置仅具备计算、数据存储与检索能力;上世纪90年代的通用推理装置带来了第二轮智能化浪潮,使用手工知识库作为逻辑判断;2017年开始的机器学习装置开启了第三轮智能化浪潮,使用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做分类和识别。
在这三轮智能化浪潮中,前两轮更多的是对概念、名词的理解,但第三轮浪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器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越了人类,比如ImageNet项目(图像识别)可以AI用识别2万多种物件,AI语音识别错词率降低到了5.9%,LipNet(自动唇读技术)准确度高达93.4%……
半导体成为地缘政治工具
“iRobot的董事长兼CEO科林·安格尔说过一句话——‘观察全社会将如何对待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很有趣,这一技术无疑会很酷’。我认为他这句话讲得很深刻,‘有趣’和‘很酷’都是表述,但它们背后是对AI发展的深刻影响。”魏少军教授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体力的增长,也即是能源和动力延伸了四肢的能力,而信息革命通过提升感知和感官能力,让人类看得更远、听得更远,今天新的智能化革命延伸的是脑力和认知能力。
人工智能离不开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的结合,将不仅改变人类的物质社会,而且可能会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但半导体成为了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的工具,这种发展过程确实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在此基础上,魏少军教授同时也指出,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进行了一定的分割,全球产业化的进程在被终止。半导体的“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碎片化,这种变化对全人类来说也是很深远的。
即使半导体全球化遭遇了挑战,魏少军教授仍肯定评价说:“5G、人工智能正在推动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并带来很多新的内容。当然,新的内容又反过来支撑以5G、AI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发展。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其他技术可以代替集成电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