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磁子态,或可用于芯片和雷达

发布时间:2023-03-13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陆卫教授课题组在光子-磁子相互作用及强耦合调控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在铁磁绝缘体单晶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磁共振,命名为光诱导磁子态,此项发现为磁子电子学和量子磁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维度。研究中揭示的新型磁子强耦合物态,能极大改变铁磁单晶的电磁特性,为光子与磁子的纠缠提供新的思路,这对推动磁子在微波工程和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该成果发表于物理学领域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芯片的研发主要遵循着摩尔定律,即每 18 个月到两年间,芯片的性能会翻一倍。然而,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步入后摩尔时代,一味降低芯片制程受到了“极限挑战”。处理器性能翻倍的时间延长,“狂飙”的发展势头遇到了技术瓶颈。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人们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来激活低功耗、高集成化、高信息密度信息处理载体的出路。基于磁性材料发展建立的自旋电子学以及磁子电子学发展迅猛,为突破上述限制提供了出路。


宏观磁性的起源主要是材料中未配对的电子。电子有两个众所周知的基本属性:电荷与自旋。前者是所有电子器件操控的对象。利用电子电荷属性发展的微电子器件,已经引发了信息产业的革命。然而,面对难以抑制的欧姆损耗,以及信息产业对更高密度存储和先进量子计算的渴求,人们迫切希望进一步利用电子自旋作为信息载体,发展自旋电子学器件,进而继续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磁性绝缘体中的自旋,它们能够完全避免传导电子的欧姆损失,充分发挥自旋长寿命、低耗散的优势,因此对于开发自旋电子学器件意义重大。磁子态是电子自旋应用中的核心概念,它是磁性材料中的自旋集体激发。它不仅可以高效传递自旋流,还可以与不同的物理体系,例如声子、光子、电子等,发生相互作用,进而重塑材料的声光电磁等物性。此外,磁子还可以与超导量子比特相互作用,在量子信息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性质与应用潜力,近年来关于磁子的研究引起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磁子电子学、量子磁电子学等新兴领域相继诞生。


铁磁绝缘体单晶球中的磁子态,最早于 1956 年由美国物理学家 Robert L. White 和 Irvin H. Slot Jr.在实验中发现。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同一年 L. R. Walker 给出了磁性块体空间受限磁子态的数学描述,称为 Walker modes。在随后长达 70 年中,块体磁性材料中研究的磁子态几乎都属于 Walker modes 范畴。陆卫教授团队的发现突破了这一范畴,发掘了新的磁子态。在低磁场下,铁磁绝缘体单晶球在受到强微波激励时,内部的非饱和自旋会获得一定的协同性,产生一个与微波激励信号同频率振荡的自旋波(图 (a)),该自旋波可被称为“光诱导磁子态(pump-induced magnon mode, PIM)”。光诱导磁子态如同一种“暗”态,无法按传统探测方法直接观测,但可通过其与 Walker modes 强耦合产生的能级劈裂被间接观察到(图 (b))。光诱导磁子态的有效自旋数受激励微波调控,因此当改变激励微波的功率时,耦合劈裂的大小会按照功率四分之一次方的关系变化(图 (c)),展现出和常规 Autler-Townes 劈裂不一样的功率依赖关系。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光诱导磁子态具有丰富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会产生一种磁子频率梳(图 (d))。相较于微波谐振电路中产生的频率梳,这一绝缘体中产生的新型频率梳不存在电子噪声,因此有望在信息技术中实现超低噪声的信号转换。

图(a)光诱导磁子态原理示意图,(b)光诱导磁子态的强耦合色散图,(c)强耦合劈裂随微波激励功率的幂次关系,(d)光诱导磁子非线性效应引发的纯磁子频率梳


“常规磁子强耦合态依赖于谐振腔才能构建,当谐振腔换成开放器件,众所周知强耦合特征会悉数消失。我们则摆脱了这一依赖,通过外加微波诱导,即可产生磁子强耦合态。这样的开放边界下的耦合态有望像乐高一样有序组合,获得丰富的功能性。”团队负责人陆卫教授表示,“频率梳就像是一把游标卡尺,能够精准的测量频谱上的风吹草动。利用这个原理,光频梳在原子钟、超灵敏探测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精度。我们发现的频率梳在微波频段,这是雷达、通讯、信息无线传输使用的频段,可以预测我们的频率梳必然能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作用。”


文章来源于:电子工程世界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传感、先进仪器研发等领域的工程开发任务。 资料显示,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深圳科技创新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围绕国家“量子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由深圳市科创委专项支持、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于......
    中国量子卫星在轨测试顺利:11月正式交付;据中科院透露,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在轨测试,目前状态良好。 预计到11月中旬,墨子号将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随后......
    科学家通过两个量子光源首次实现量子力学纠缠;丹麦和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携手解决了一个困扰量子科学家多年的问题——在两块纳米芯片上,首次同时控制两个,并让其实现。最新进展对量子......
    科学家通过两个量子光源首次实现量子力学纠缠;丹麦和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携手解决了一个困扰量子科学家多年的问题——在两块纳米芯片上,首次同时控制两个量子光源,并让其实现量子......
    分,在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卫星发射升空,然而,这颗卫星与目前所发射过的大多数卫星大不相同,它是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号”,升空的目标是要实现卫星与地面间的量子......
    分,在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卫星发射升空,然而,这颗卫星与目前所发射过的大多数卫星大不相同,它是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号”,升空的目标是要实现卫星与地面间的量子......
    首个可变形纳米级电子设备制成,有望改变量子科学研究方式;一般而言,智能手机等设备内的纳米电子部件是坚固的静态设备,一旦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就无法变形。但美国物理学家报告称,他们......
    的目标不光是依托双方的QRNG技术、安全芯片技术积累,合力研发适用智能终端的新型量子安全芯片,还将基于此款芯片直接开发更多下游量子安全应用终端产品。”合肥硅臻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获得者任希锋教授介绍道,“从芯......
    的目标不光是依托双方的QRNG技术、安全芯片技术积累,合力研发适用智能终端的新型量子安全芯片,还将基于此款芯片直接开发更多下游量子安全应用终端产品。”合肥硅臻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获得者任希锋教授介绍道,“从芯......
    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即氢弹的爆炸。而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可能成为未来的能量来源。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那珂研究所1日下午举行了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开始......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