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第五代DM超级混动系统,也就是DM5.0的存在,并且表示它的续航里程可以干到2千公里。本文根据国家专利局公示平台网站比亚迪申请的专利,解析神秘的DM 5.0系统。 全新结构的混合动力系统 2024年3月19日,国家专利局的公示平台上解密了比亚迪的一个新结构的混合动力系统专利,神秘的CN220615468Ul专利。虽然只有非常简单的能量路径图和冗长的技术说明,但这套资料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这是一套和现款的DM-i同样有两台电机,但是,重点来了,这回发电机也能参与驱动车辆了,是结构要先进得多的“真·双电机混动”。
注意!两个离合器的设置,这套新专利的混动系统可以实现完全解耦的电驱和馈电传递路径,什么意思?就是电驱转速可以不管发动机匹配,发电转速也不用和电驱转速协调,这两套系统理论上都能用各自的最高效率独立工作!而且这次比亚迪打破了以前DM-i系统发电、驱动两台电机的壁垒,这次两台电机可能分别启动也能同时驱动车辆,专利的描述证明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这次比亚迪不光加大了总电驱功率、提升了能耗表现,还提高了电驱单元的利用率。也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用了更少的轴系,能减少动力切换的路径,这可以减小尺寸、提高传动效率。如果这就是传说中的DM5.0系统,从这几点不难看出比亚迪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处理细节,比亚迪DM5.0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绝对不是键盘侠说的加大油箱这么简单。
为了DM5.0,比亚迪研发了新发动机?
新的混动架构只是一个开始,在专利局公示平台上我们不费多少力气就能找到比亚迪大量刚刚披露的发动机相关专利,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重点:比亚迪正在大刀阔斧地研发全新的混动专用发动机。根据多份专利的交叉比对,我们发现这次比亚迪的新发动机很可能不是以单独的发动机系统为要求在开发,而是优先考虑了整套混动系统的效率。例如公告号为CN220539714U的全新异型油底壳系统。比亚迪把油底壳挖了个大洞,为的是能在发动机最底部集成一部分的排气系统,这样不光能减少整套动力系统的体积,还能缩短排气管路,减少背压损失,提高整套系统的热效率。
同样在专利局公示平台上出现的还有能提升进气效率的新进气系统(CN220622030U)、燃烧效率更优化的汽缸盖系统(CN220415537U,下图)、能减少震动、优化供油条件的新机油泵(CN220539705U),以及新的凸轮轴、新的集成式加温器等等。简单来说,在发动机进气、排气、润滑、冷却等等核心系统全都有技术改进,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在发动机这块,迪子又能整出什么新活。
从电机冷却到散热模块,迪子要性能成本两手抓!
前面我们提到了比亚迪在进行“系统性开发“,在近期专利局披露的其他系统专利上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思路。例如冷却能力更强、阻力更低、工序更简单的电机油冷系统新专利(CN220325454U)、散热能力更强的功率模块散热系统专利(CN220511399U)、减少搅油损失,提升了驱动效率的新差速器润滑系统专利(CN220540273U)、效率更高且调节幅度更大的热管理系统专利(CN117183650A,下图)——比亚迪几乎把DM5.0系统内的一切都做了更新,每个零部件的性能提升幅度或许不大,但当它们组成了一套系统时,带来的提升或许就是飞跃性的。
当然,性能的提升往往都和成本大涨联系到一起。但开年就打出了凶狠的价格攻势的比亚迪显然不愿意看到新的DM系统变成曲高和寡的空中楼阁,可以降低电机内部永磁体原件成本的差异化转子磁体电机专利(CN220544761U,下图)、可以利用车辆其他电气元件的新充放电电路专利(CN220535418U)都表明比亚迪依然把成本控制看得很重,新的DM5.0系统出来之后,价格不会让大家望而兴叹。
什么?第二代刀片电池也要一起来?
“船夫哥”不仅宣布了新一代DM 5.0即将登场,也第一次确认了新一代的动力电池组,也就是第二代刀片电池最快会在今年8月登场。专利局公布平台同样披露了大量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新专利,我们同样对其做了深度分析,感兴趣的观众朋友可以移步我们已发布的解析
对比现款DM4.0,展望新系统……
尽管现有的DM4.0系统已经发布了3年多,但从技术指标上来看它依然是可圈可点的优秀产品,例如现在DM-i系统里配备的那台代号BYD472QA的1.5升晓云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就已经做到了43.04%。3年过去了,有上述一大堆的新技术加持,新的DM5.0系统配套的混动专用发动机有无向常用动力区间45%热效率发起挑战的可能?我想对于如今“财大气粗“的比亚迪来说,问题应该不大。
当前的DM-i系统已经做到在亏电工况下百公里4升级的油耗,新的DM5.0系统在进行了众多升级后,据“船夫哥”的爆料,百公里油耗又一次被“打下来“,降低到了3升级,可以实现2000KM的续航里程。简单计算一下就能知道,只需要一个和现款宋PLUS一样大的60升油箱就能轻松实现,连大电池都不用。不过对新的DM5.0的期望还有很多,新的混动结构带来的双电机电驱能不能带来更强大的驱动功率?更加紧凑的各种系统能不能减少机械部分所占据的空间,甚至“挖”出一个小小的前备箱?这些并不是不可能的!
本文来源:EDC电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