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12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就收到了该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但经审核,市场监管总局认为该申报材料不完备,要求申报方予以补充。目前,本案仍处于进一步审查阶段,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认为,此项集中对全球和中国境内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一)交易将提高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集中度,增强集中后实体的市场控制力。
2020年,在全球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SK海力士和目标业务市场份额合计为30%—35%。交易前,赫芬达尔指数(以下简称HHI)为2544,市场集中度较高。集中后HHI为2851,增量307。在中国境内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目标业务和SK海力士的市场份额合计为55%—60%。交易前,HHI为4139,市场高度集中。交易后4329,增量190。交易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削弱市场竞争。
(二)交易将提高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集中度,增强集中后实体的控制力。
2020年,在全球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SK海力士和目标业务市场份额合计为40%—45%。交易前,HHI为2775,市场集中度较高。交易后3456,增量681。在中国境内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目标业务和SK海力士市场份额合计为50%—55%。交易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削弱市场竞争。
(三)集中可能增强相关市场竞争者协调价格的动机和能力。
交易完成后,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主要竞争者由4家减少为3家,全球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主要竞争者由3家减少为2家,全球合计市场份额超过80%。在主要竞争者数量减少的情况下,竞争者之间通过明示或默示方式进行沟通协调的成本降低,经营者也更容易通过中标结果,推测其他竞争者的定价策略。
(四)市场进入壁垒高,短期内难以出现新的有效竞争者。
企业级固态硬盘主要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客户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新进入者往往同时面临资金、客户认证等障碍,短期内市场上难以出现新的竞争者对集中后实体形成有效竞争约束。
经评估,市场监管总局认为,申报方于2021年12月7日提交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承诺方案可以减少此项经营者集中对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集中,要求集中后实体履行如下义务:
(一)不得以不合理的价格向中国境内市场供应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和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向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和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价格,在交易条款相当的情况下,不得高于其在生效日前24个月内的平均价格。
(二)在生效日起5年内持续扩大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和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产量。
(三)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境内市场继续供应所有产品。
(四)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中国境内市场的客户从SK海力士或SK海力士控制的任何公司排他性地采购产品;不得将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与其他产品,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与其他产品强制搭售或捆绑销售。
(五)帮助一个第三方竞争者进入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和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
(六)不得在销售价格、产量或销量方面与其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达成任何排除或限制竞争的书面或口头协议、决定或进行其他协同行为(包括默示协同)。
这其中,附加限制性条件中的第5条,即“帮助一个第三方竞争者进入PCIe企业级固态硬盘和SATA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有人猜测不出意外,这样的“第三方竞争者”会是一家国内企业,但该人士又对国内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表示了担心。
在过去十年的中国市场上,固态存储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按照SSD组件三架马车——控制器、闪存和模组这三个类别来分析:
控制器。中国台湾公司当时主营U盘、TF卡,2015年后台湾公司开始占领控制器市场,美系公司则开始逐渐退出。这两年开始,不管消费还是工业控制市场,出现了大量中国SSD控制器厂商。
闪存。2011年左右也是美日韩等国际厂商主导,产品以2D MLC为主;2015年产品升级到了3D TLC,但格局随着长江存储的奠基开始被打破;近年来,长江存储不断推出产品,中国闪存市场的供应商也不断丰富。国际厂商不再垄断,原厂之间开放竞争的关系,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模组。十年前市场上提供或出售的SSD,基本都是闪存原厂产品,再加上少数几个国际模组品牌。随着这十年来中国模组厂商不断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产品端已经能和国外品牌抗衡,甚至在某些领域形成超越。从公司的规模上,明年开始也会陆续看到一些上市的中国存储品牌。
所以,如果上述推测正确的话,那么,在您心目中,哪家国内存储企业有望入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