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路特斯,智能座舱有何不同?
“我们今天用双8155,都觉得(算力)还不够。”杨平说。
这位路特斯的智能座舱研发负责人,目前带领着一支两百多人的团队,为Eletre这款车操刀座舱智能化。
双8155,指的是在车机系统中采用两颗高通骁龙8155数字座舱芯片,Eletre是行业中少有的采用这一配置的车型。除此之外,双8155目前只在理想L9等少数车型上出现过。
路特斯在智能座舱上的设计理念又和理想不同。
Eletre是一款售价百万级的豪华纯电动超跑SUV,比理想L9差不多贵一倍。L9更注重家庭用户,Eeletre的目标用户则偏极客或者先锋车主。
路特斯在智能座舱上,会走精致路线,注重豪华感和可玩性。
这种路线,在国产品牌纷纷冲击高端的大背景下,无疑是有标杆意义的。它可能会影响到比亚迪的仰望汽车,以及其它虎视眈眈酝酿百万级电动品牌的车企。
极费钱的“真实还原”
基于双8155,路特斯Eletre提出了一个叫做“数字双生”的概念。概念中有这样一个功能效果:
“外面下雨时,车机里也会‘下雨’。”
第一次听到这个功能时,让人有一种车企研发“钱多任性”的错觉。
不过,当我们深入了解这款车的的智能座舱设计理念后,发现倒是非常理性。
“数字双生”的本质,是还原物理世界。路特斯在车机屏里做了一个数字化的车辆模型,将车辆的诸多控制集中在车机上,用户对着数字车模进行点击,就可以实现对车门、后备箱、充电口等多个部位的控制。
还原不仅体现在静态时,杨平透露,接下来当车辆行驶在路上后,车机里的画面也会对真实世界进行还原。
他没有具体说会是一种怎样的还原,但结合当下车载地图能做到的程度,我们推测极有可能是,对真实道路和周边环境的模拟还原。
基本上,这个思路就是通过数字化模拟,让车机和真实世界联动,给用户提供充满精致感和趣味性的体验。
这是一个费钱的思路。
路特斯找来了unreal,做游戏引擎软件开发的大牛,《剑灵》、《TERA》、《战地之王》等网游均出自其手。
玩过这些游戏的人,应该能体会到画面的精致。
路特斯还和牛顿动效进行合作,对每一个滑动的页面效果进行了优化。比如,当用户上划或者下拉一个页面时,会看到类似真实世界的重力反馈效果。
这个动效思路并不新鲜,毕竟,安卓在第五代时就已经把动效玩得纯熟,今天我们已经在很多手机上见识过。但是在汽车行业中,愿意在一个动效细节上投入这么多精力车企,并不多。
杨平告诉我们,“Eletre自研的比重,比吉利任何一辆车投入都大,除了系统底层是由亿咖通开发的,其它应用层、HMI等产品,都是由路特斯的自研团队来设计和开发的。”
今年7月,极氪的安聪慧透露过一个数字,“按照极氪现有的交付与订单数量,从硬件采购、软件开发到物流和售后,极氪针对新一代智能座舱的投入已超过3亿元。”
路特斯打造的这一套智能座舱系统,恐怕只多不少。
Eletre的智能座舱的系统底层开发由吉利孵化的亿咖通提供支持,应用层的开发和设计则由自己来做。
我们听到的一种说法是,除了系统底层由亿咖通提供支持,路特斯能自研投入的,绝对不会找第三方,路特斯不希望把核心的技术能力和用户体验的定义交给第三方。
也因此,路特斯有完整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团队,以及自研的客户端云端和AI开发团队,基本上核心能力都是完全由路特斯自研。
不做海量应用,而是从场景出发
不止要真实还原,路特斯还有另外一个值得解读的智能座舱设计思路,那就是对于车机应用服务的思考。
路特斯Eletre是一款面向全球化的车型。
在进行智能座舱设计时,它的车机要同时考虑到海外和中国市场。
在海外市场,它主要采用谷歌全家桶的应用生态;在中国市场,Eletre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它在车机应用上的策略不像造车新势力,也不像传统车企,而是更像二者的混合。
在上个月,我们见到了路特斯实车的车机。虽然当时车机里的应用并不多,只有QQ音乐等少数几款软件,但聊完后,我们发现路特斯对于应用服务的选择挺有个性。
简言之,路特斯对于车机应用的择取原则是,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路特斯会找到用户接受度最高的那款应用,然后用大力气进行深度定制。
以车机上的QQ音乐举例,路特斯并非拿QQ音乐的公版直接上车,或者进行简单定制,而是由自己的设计团队,进行深入细节的定制。
当时我们看到的QQ音乐应用,其实官方已经用了一个半月时间迭代了三个大版本。据路特斯方面介绍,由于前两个版本的UI不满意,他们迅速重新推翻做了第三版,三个大版本的UI完全不一样。
同样在做深度定制,还有哔哩哔哩、优酷等应用。其中,优酷上车是优酷一方遵循路特斯的设计规范和视觉语言在开发。
对于路特斯的智能座舱设计团队来说,深度定制并非将很多手机上的应用场景直接搬到车机上,而且在他们看来,车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场景支持海量的应用。
杨平说,“手机是以应用为中心的,要点餐,就打开饿了么App。但在车上的话,用户第一时间不是去找一个应用,因为使用车机,并不是在一个娱乐化、碎片化的时间里,而是在专注驾驶的。很多服务和应用要回到汽车的使用场景中。”
这也就要求车企,必须把服务和整车的能力全部原子化,进行重新的集成。路特斯也希望生态合作伙伴,可以更积极地向车企提供原子化的能力和接口。
杨平认为,车企对于互联网生态和人机交互的理解,和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不一样。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心智已经非常成熟,当车厂来涉足智能座舱研发时,最大的挑战是,自身是否具备真正的软件研发能力,以及能否满足各个功能的交互。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进行物理世界的真实还原,又为什么要对一款应用进行深度定制反复打磨?路特斯的智能座舱到底看重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
主打高频场景,面向先锋车主
我们注意到,在路特斯车上,没有造车新势力那种“连续对话”的卖点,甚至会放弃一些场景的应用。
“用户会在车上订机票、订酒店吗?不会的。我们不强调这些语音优化的方向。”杨平说。
路特斯会有一些专属于自己的卖点。
比如,它可以向用户提供“赛道报告”。这不是简单的生成赛道驾驶数据,而是由赛车手提前将出入弯道的数据进行采集,再向用户提供RTK的高精定位数据进行参考,作为赛道驾驶的辅助。
赛道报告这一功能现在已经支持宁波赛道的数据,接下来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可能会向其他地区的赛道进行扩展。
路特斯在智能座舱上的研发重点有三个:
第一,车控。比如打开天窗、车门,用户会在这类场景下用语音替代双手;
第二,音乐。路特斯希望用户在搜歌曲时,不仅搜到中英文的音乐时系统可以识别,甚至在搜索小众乐队时也能找到;
第三,导航。比现在的导航更加极致,当用户搜索一个目的地时,系统不要问第几个,而是要细化到目的地的哪个大门。
对于这三个最高频的领域,路特斯希望能够将所有的语句、回答进行review,花很多的精力在里面。
杨平有些自谦地说,路特斯没有太多创新的点,就是把这些车控覆盖,优化的好,让用户好用。
这种设计思路,与它的目标用户群体有直接关系。
杨平说,路特斯车主的画像是,更反叛、先锋,路特斯绝对不是他们家里的第一台车,路特斯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玩具。所以在设计智能座舱时,必须考虑这样的车主画像,必须对得起路特斯的先锋叛逆的品牌属性。
这和特斯拉、蔚小理等的用户群体都是不太一样的。
特斯拉除了Model S/X作为金字招牌外,更多地以Model 3/Y主打大众化市场。蔚小理主打中高端,和路特斯的用户也不是一类用户群体。
所以路特斯不会也不能学特斯拉、蔚小理,而是要走自己的路。
在智能座舱功能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下,能够坚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一点是许多想要冲击百万级高端车型的车企可以借鉴的。
当然,这一过程中的难题不少。
“应用层的开发可以走敏捷迭代,系统层对于车厂的挑战还是很大的。因为,每辆车的状态不一样,车身信号也不一样,要对卓系统、Linux,以及整个系统底层的中间件优化,投入很大,有很多难题要攻克。”杨平说。
在上个月沟通时,路特斯仍在投入大量精力,持续优化车机的流畅度和算力应用。这一套系统研发下来很吃算力。算力饥渴,正如自动驾驶刚开始激烈竞争时一样。
相关文章